有一本书:《文坛繁星谱——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摄影集锦〉。整本集子选用了三百多幅珍贵图片,图片中人物是从五四时期、三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一批文艺工作者,是刚经历了文革,劫后余生的海内外驰名的作家、戏剧家、电影家、音乐家 、舞蹈家、曲艺家、美术家、摄影家等,共五百余人,另附他们的个人传记资料。俺第一次见到这本集子,是在80年代初刚上中学那会儿。老妈作为她业务学习书拿回家,结果让我给学习了一回。 那时俺毕竟还是个初中生,学识、经历都浅薄,同样看一本书,跟俺老妈在心情、感受、认识、理解等方面完全是两个层次的。俺老妈边看边会时时自言自语或长吁短叹。翻到这页,她会指指某张图片中某个人,说:文革批斗她时,我在现场,看着造反派把一双套鞋挂她脖子上揪斗…… ,翻过那页,又点点某张照片,道:这群人写的书,有的我还藏着,没烧掉~ 俺呢,有眼不识泰山,除了个别国家领导人和几位戏曲演员,大多数只闻其名,不识其面。所以,此书只当连环画翻阅。看见华国峰身边站着一位白发蓬松的老太太,便对老妈说:邓颖超还是不戴眼镜好。。结果被老妈不留情地敲一记脑壳,她训我道:看清楚下面的文字说明!那是女作家丁玲!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你们学校课文里没学过吗?! 我们这代人从小接受不少洗脑教育,比如:“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知错就改才是毛-主-席的好孩子。”按此逻辑,父母是替毛-主-席在管教自己的孩子,所以,俺一定要听代理人的话,改正易粗心的坏毛病。 总算,从自己知道的有限的几个人里,准确地找出了白杨、赵丹、于兰、秦怡、孙道临、、黄宗英、王晓棠、张瑞芳等。没办法,要迅速混个脸熟,还是电影影响大。而像关肃霜、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等戏曲界的人士,卸了舞台妆,认起来有点难度,我总是对不上号。明明刚看过越剧电影《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被里面的林妹妹、宝哥哥、山伯兄、英台小九妹搞得好一阵神魂颠倒,这会儿却无法把那些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跟图片里那几位身材已发福,衣着朴素的普通中年妇女挂上勾。这时,似乎稍稍能体会老妈那种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在老妈的帮教下,俺很快能一一对应,指哪儿认哪儿。噢,这是写〈小桔灯〉的冰心,原来也这么大年纪啦!我脑海里一直以为她跟我们学校那位年轻女老师那般青春;那是写《家》的巴金;还有沈从文、萧三、廖沫沙、周扬、夏衍……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求知需要,俺已经不满足只看看图片认人。对一些有兴趣的人物和题材,开始有意识地去收集它们的作品及个人背景资料,然后再时常回过头来重温那些图片,每一张都会有新的解读和理解。图片中的诸多人士,形象也一一丰满丰富起来。 这本摄影集锦后来一直留在我的书橱里,一晃快三十年了,翻阅过无数次,书皮也出现磨损。但磨不灭则是它带给我的那些……那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