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彩信频道
 
论坛首页东窗未白孤灯灭 → 当前帖子
 
题目:平民记忆之学农 (2) 回复: 1 浏览: 1122
^_^!
表情: 作者:jhyf 时间 2007-5-30 23:47:53 序号:755
 
  平民记忆之学农 (2)

锋 凡

2003年国庆节期间到崇明岛去旅游,在东平森林公园里见到了一长排刻满姓名的“农场知青纪念墙”。墙前还矗立着一座纪念碑,我看着碑上的“青春无悔”四个大字,心情有些激动。这样的心情不光是为了当年的知青奉献者,也为了自己曾在崇明的农场里度过一段“青春无悔”的日子。虽然短暂,却有意义。

关于学农的忆述——

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二日至十一月十日,我厂技校根据上级的部署,组织我们到崇明的农场里进行了学农劳动。学农结束的两个多月后,我写了一篇东西,全文如下:

在农场的日子里

秋高气爽,田野里稻翻金浪、棉飘白雪,我们来到农场参加学农劳动。我想:这是我们班级最后一次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能使我们更好地观察班级、认识班级,也就是说能更多地、更深入地了解同学。小邱曾对我说过:在劳动中,我们能够真正地看清楚哪些同学是表现好的,是要求进步的。

一 不平静的拣棉花
逢到下雨天,或者是一场雨下过后,地上泥泞不堪,天气阴晦着,于是我们的劳动就安排在食堂里拣棉花。全班同学按住宿的寝室分为四个自然组,每个组的同学分别围坐在一张床铺般大小的芦竹帘子周围。把之前从田里摘来的棉花倒在竹帘子上,大家把符合规格的好棉花分拣出来;有时是剥烂铃,即把棉花从棉壳里剥出来。这些活儿看上去轻松而简单,但在劳动过程中因为矛盾重重而显得很复杂。
一些人在劳动中有发不完的牢骚、诉不尽的苦衷,他们总是指责别人干活太慢,是在“磨洋工”,并且嘲笑说:“你看,那些所谓思想好的人,劳动起来有什么用。”他们对于自己的干活快非常得意,自我标榜是劳动卖力,那么他们的所谓“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围着拣棉花的帘子,气味相投的人都坐在一起,棉花倒在帘子上本来就分布不均匀,这些人把面前的棉花拣完后不去把堆在中间的棉花拨过来继续拣,就叫嚷自己干活快,这算什么快;其二,劳动不负责任,光贪图省事,贪图快,棉花拣得不符合要求,这样的快又有什么价值。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如此地冷嘲热讽别人,一味地去追求他们的“快”呢?原来他们是想尽早(越早越好)把活干完,好收摊子回寝室去闲着,由此可见他们厌恶劳动的思想本质暴露无遗。
劳动任务的多少,是这些牢骚满腹者的又一个话题。每当拣棉花的劳动开始前,他们总要问个明白:“今天上午拣几包棉花?”
回答说:“四包。”
“这么多啊!不做!我们只有多少人?……农场职工×个人拣一包,我们怎么能和他们比!”
你看,这些人把劳动当成是做生意来讨价还价。
在学农劳动快要结束的那些日子里,这些人甚至连每一包棉花都要分出个大小轻重来。当他们把挑选出的较小的一包棉花倒在帘子上的时候,真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譬如说,下午的劳动开始前,这些人照例要在任务上进行一番讨价还价的争论。如确定组里下午拣三包棉花,那么这些人就一声不吭地,手脚利落地拣着,不用三个小时,劳动就结束了。这些人如释重负,伸伸腰,回寝室歇着去了。
又譬如说,下午劳动开始,老师不确定任务多少,但规定劳动必须从中午12时半做到傍晚5时结束。既然劳动时间限定死了,这些人就不去计较拣几包棉花了,慢腾腾地干活,消极怠工。他们说说笑笑,一会儿出去抽根烟;一会儿出去逛一圈。拣了四个多小时,连三包都没拣完。
再譬如说,当这些人快要完成任务、欢呼胜利的时候,老师见时间还早,又给他们的帘子上倒了一包棉花让他们继续拣。这真像是三九寒天往他们的脖子里浇了一盆冷水,气得这些人个个呆若木鸡。
这些人不管他们的劳动是快是慢,都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不愿劳动,尽量想逃避劳动。对待劳动没有正确的认识,具体说到拣棉花劳动,他们认为仅仅是拣几包棉花而已,拣好了就应该结束;拣多了就是吃亏,至于劳动的质量,劳动的贡献,都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他们想的就是快点“闲着”,没有什么比游手好闲更舒服的了。
这些人的思想在我们这个寝室组里显然占着统治地位。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做法居然有人提出,有人支持,有人追随,却没人反对,没人斗争。有的人迁就了他们;有的人把看法默默地放在肚子里;有的人以实际行动来反抗,效果是稍微的和软弱的,几乎谈不上是反抗,只起到一种正常的作用而已(这种作用仍然是值得赞扬的)。
这些人的错误思想有着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作为基础,而千百万人的势力是可怕的势力。我们之所以没有人敢站出来与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是由于革命立场不坚定;斗争意志不强。没有认识到落后势力的虚弱本质;没有看到支持或追随落后势力的人中有许多人都是可以争取过来的。另外,我们团内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考虑情面观点或考虑别的太多。为什么有时先进的东西提出来有人敢于反对,而落后的东西拿出来却没人敢反对呢?原因在于那些反对先进的人能够轻易地纠集有落后思想的人,不顾虑情面观念(这是他们显著的优势)。如果把落后比作物体从上往下扔那样容易的话,那么先进就是把物体往上抛那样不易。落后的思想往往更能符合人们的口味,包括先进者本身的头脑里就有迎合这种口味的欲望存在,这无疑是一个缺陷。当先进者向落后思想发动进攻时,这种缺陷就成了自身的障碍;当落后者向先进思想发动进攻时,这种缺陷又成了先进者没有抵御能力的阵地,由此可见先进者自身的思想改造是何等重要。先进者要团结更多的同志来一起战斗,先进者要唤起人们头脑里的新觉悟比落后者利用人们头脑里的旧思想困难得多,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去做团结的工作。我们应当研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场合里以及在怎样的条件下利用什么样的机会尽量地争取和团结群众,有效地打击落后势力,各个击破是个好方法。我们要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多关注社会动态,多关注人们的思想状况,不断地加强先进力量,增强其战斗力,不失时机地向旧思想猛攻。

二 摘棉花的时候
天不下雨,我们就到田里去摘棉花,农场职工称之为拾棉花。
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到连里各个班所属的田里去参加劳动,一般来说,劳动时间是上午七时至十时半;下午十二时半至五时。
当劳动的哨子吹响后,大家就从各自的寝室里走出来,手里都拿着一条连里发给我们装棉花的花袋。然后跟着某班带队的职工,“浩浩荡荡”地开到这个班所属的棉花田。把花袋系在腰间,按各个寝室分组,在田头一字排开,每人摘两行棉花,摘到头后再换行去摘另外地方的棉花。
根据不同的情况,摘棉花由三种摘法:1 摘好花(花已绽放)。2 摘烂铃(花蕾已僵死)及拾落在地上的花。3 好花、烂铃一起摘。
摘棉花最大的疲劳就是腰酸。
摘棉花劳动也有认真与否和快慢之分的问题,刚开始摘棉花时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 有些同学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棉花摘得非常干净。他们有的比较灵活,动作迅速;有的比较沉稳,迟缓一些,他们之间虽然有快慢之分,但对待劳动的态度都是认真地,都是值得赞扬的。
2 有些同学在劳动中怕苦、怕累,棉花摘得很不干净。他们有的马马虎虎地摘得飞快,摘到头后就坐到一边去歇着;有的则消极怠工,故意摘得很慢。他们之间虽然也有快慢之分,但实质上都是对劳动不认真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3 有些同学的劳动态度介乎于以上两种态度之间。
4 有些同学的劳动态度经常变化,游离于以上三种态度之间。
四种情况的人约各占我班总人数的四分之一,随着摘棉花劳动的展开,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朝着先进的方向变化,以上状况也随之被打破。
有必要谈一下拣棉花和摘棉花劳动中集体和单干的问题。“单干”在我们的劳动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举两个例子:
1 有一天上午分组集体拣棉花,我们组共十二人,拣到吃午饭,用了近四个小时连三包棉花也没拣完,这明显是有些人消极怠工所造成的。下午,沈(班主任)不是从思想上来教育大家,而是灵机一动,效法农场职工的做法,规定每三个人拣一包棉花。于是自由组合,我组十二个人分成了四个小组,哪个组拣好了,就可拍屁股走路。结果下午我们组总共拣了四包棉花,只用了三个多小时。(有的小组只用了三小时不到就拣好了。)
2 有一天下午去摘棉花,规定每个人摘三行棉花,摘完后就可回寝室。于是一些人都努力地跑在前头,草草收场,回寝室去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似乎劳动效率提高了,数量多了,速度快了,但却严重地损害了劳动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同学的思想质量。在“做好了,就回去。”和“早做好,早休息。”的思想刺激下,一些人根本不考虑劳动的质量,更不想着为革命多作贡献,只想着快点结束劳动,早点回家。这种风气发展下去,必然会把中间的同学带动起来,最后把先进的同学也会拖下水,使锻炼我们思想的、有意义的学农劳动变成了单纯的为劳动而劳动。而劳动质量的低下会严重影响到劳动的成效。再者,单干风使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助长了劳动不认真的行为,限制了一些同学为革命而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风尚,不利于同学们提高正确的政治觉悟。所以说,在劳动中搞单干是行不通的,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与我们这次学农劳动、开门办学的宗旨格格不入的。尽管有些人叫嚷单干好,也有许多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单干只是表面上提高了劳动的数量,却对其他各方面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同学们的正确反映下,沈经过考虑后在第二天就宣布取消拣棉花中的单干法,而摘棉花中的单干也只是偶然发生了一次就被制止了。
拣棉花中的单干风被赶走了,但是“包产到组”的风却一直刮到我们劳动结束。所谓“包产到组”就是规定每个组上午或下午拣几包棉花,这种做法既压制了一些人的劳动热情和干劲;又促使一些人整天在这个“包产”数量上讨价还价、玩弄手法、争吵不休。这些人的狭隘眼光和心理状态实在令人作呕,他们看见任务少了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又唱又跳;看见任务多了就气忿得大发牢骚,怪话连篇。譬如有一次大家任务完成后,时间还早,陆(班长)又去扛来一包棉花来拣。一些人见状便纷纷议论开了,有人说:他们在上面受表扬,害得我们在下面做得要死。有人说:现在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大有人在。等等。因为没人出来伸张正义,所以落后分子越来越得势,正气越来越不敢抬头,要求进步的同学越来越感到压力沉重,干起活来没有劲头。这种诡异的气氛一直漫延到我们最后一次的拣棉花劳动。
“单干”和“包产到户”的劳动形式在农村已被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所代替,但它的思想基础还广泛地存在着,它是旧社会习惯势力的一部分。在我们这次学农劳动中,“单干”和“包产到组”居然重新发生作用,特别是“包产到组”在拣棉花中占了统治地位,使得落后思想压制住了先进思想,其情形真叫人气愤。
有单干思想的出现,就会有集体主义的思想来与之对抗。这种对抗在拣棉花劳动中是微弱的、无力的,但在摘棉花劳动中却是有力的、有效的。集体主义思想与单干思想的斗争其实就是改造世界观、认真劳动、多做贡献的先进思想与不愿劳动、惧怕劳动、逃避劳动的落后思想的斗争。在这场思想对抗中,我们班的大部分团员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气氛,它带动了中间的同学一起进步,也影响和制约了后进同学的行为,效果一天比一天好,最终使摘棉花的劳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学农劳动中,我班共为该连摘了三万多斤棉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支援了农场的建设,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思想和意志。
缺陷在于,形式上只是先进的气氛在与落后的思想作对抗,这种对抗是无声无息的、近乎消极被动的,以至于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或觉察到这是一种对抗。由于我班的先进分子自身不足以及相互之间不团结,所造成了最大的弱点就是从来不敢与落后分子展开面对面的思想交锋,以至于在落后势力的进攻下往往会溃不成军。当个别落后分子在一定的时候胆敢站出来挑战时,应战者呢?没有,即使有也是软弱的,模糊的。一个后进的同学曾说过:你们团员对于歪风邪气就是要斗争,你们不敢,说明你们无能。你看,这是多么有趣的讽刺。
尽管在摘棉花的劳动中,先进思想占了上风,效果也很令人欣慰,但可惜没人重视到这其中的道理。

三 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
我们班的许多团员,在这次学农中所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确实教育和带动了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譬如在拣棉花劳动开始前,先要到仓库里去把棉花包搬运来。从劳动的场地食堂到仓库有相当一段路,如天阴下雨,道路泥泞不堪,很难行走,况且还要扛着硕大的棉花包。我们的一些团员几乎每次拣棉花时都主动到仓库去扛棉花包,后来带动了更多的团员去扛,许多同学也去扛,甚至连一些比较落后的同学都去扛过。
在落后的人群中往往形成一种氛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受到无形的压力和约束。在这种压力和约束下,每个落后分子都不敢轻易地越雷池一步。如果有人想要前进一步,马上就会受到其他人的“围攻”,迫使他止步。同样,当别的人想进步时,原来受围攻的人也成了参与围攻的人之一。在这种“规则”下,看上去落后的人群似乎是抱成一团,顽固不化,而且谁越落后越是好汉。其实落后的群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对其分析情况,攻其弱点,做深入的分化瓦解工作,还是能够把多数的落后者争取过来的。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当他们内部的一些人冲破落后的氛围,迈出了前进的一步,我们的先进帮后进的工作就取得了成效。
沈曾要求我班的团员、青年在各组的劳动中要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并且在本组劳动结束后去帮助别的组。我们的许多团员、青年都做到了这一点,在拣棉花时,自己组拣好了就去帮助别的组拣,增强了同学之间搞好劳动的信心。在摘棉花时,许多团员自己的任务完成后,不顾吃力,也不休息,马上就去帮组里别的同学一起摘。几个落后的同学如果是单干的话他们早就摘好回家了,现在他们则故意摘得很慢,好让别人来帮他一起摘。在团员的带动下,一些同学也加入到帮助别人的行列里,各个组内部互相帮助;各个组之间互相帮助,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使落后的同学劳动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每个人摘的棉花都放在自己的花袋里,花袋装满了,就去倒在田边路上的大麻袋里。等到劳动结束后,大家都收工回家了,堆在路边的好几麻袋摘好的棉花就没人把它扛到仓库里去。于是团支部召开了会议,要求每个团员在劳动结束时自觉做好扫尾工作,互相监督。从那以后,每当摘棉花结束时,大多数团员都是留到最后,把麻袋装的棉花包抬的抬、扛的扛,送到仓库里去。正因为团员压住了“阵脚”,使一些同学也和团员一起战斗到最后,也使得一些落后的同学不敢轻易开溜。有几次摘棉花摘到很晚,肚子也饿了,看看还剩下一块棉花田没摘,就决心克服困难,把它摘完。大家一呼百应,各个组的力量从四面八方集中过来,风卷残云般地打了一场“围剿”战,不消一会儿就把这块地的棉花摘完了。大家怀着胜利的喜悦,充满劳动后的快乐走在回家的路上。这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和团结的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劳动热情;鼓舞了要求进步的人们的战斗信心。
有的团员带病坚持参加劳动,许多团员在摘棉花劳动的过程中从来不去休息一会儿,看到他们在田里一直埋头苦干,影响到许多同学也都坚持不去休息。有的人刚坐到田埂上想歇一会儿,但看到别人都不来休息,他也不好意思坐下去。在这种良好的劳动气氛下,劳动效率大为提高;劳动质量也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意志。戴带领的寝室组步调一致,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在劳动中动作迅猛,成绩显著,被同学们称之为“团体冠军”,这里面团员起了骨干作用。
正因为大多数团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才使得我们这次学农劳动在总体上来说取得了胜利。在对待劳动的态度上,大部分团员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表现突出的有:戴、俞、杨(士)、邱、林、陆、丁等。也有个别团员则表现一般,混同于一般同学,特别是×,带头发牢骚,还跟在落后的同学里面瞎起哄,起到了很坏的作用。一些同学也像团员那样对待劳动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表现突出的有:金、胡、崔等。女同学组在劳动中积极肯干,干起活来又快又好,她们七人中有五个是团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团员在这次学农中所起的作用是有益的,也是理所应当的。我们班的大多数团员、青年都具有较强的是非观念,表现是好的或是比较好的,真正捣蛋的只有二、三人。但就这二、三人为什么有时能以一当十,掀起歪风把正气压倒呢?问题就出在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好同学,却没有人敢于挺身而出,站出来与歪风邪气作正面的斗争。就因为先进力量的斗争性太弱,所以有时就会正不压邪,正所谓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修,不斗则跨。

四 有这样几件事
到农场的第四天,我们在食堂里劳动,剥棉花的烂铃。所谓烂铃就是开不了花、已经僵死的棉花花蕾。把外面的壳子剥掉,里面的芯子又硬又黑,有的淋过雨的则又湿又烂,根本感觉不到这还算是棉花。可是农场的职工告诉我们说,这样的东西经过加工后,能生产出医疗上用的药水棉花。我们听了都难以相信洁白、柔软的药水棉花会是这种又黑又硬的东西产生而来。
当烂铃都剥好后,大家正陆续离开现场,却看到连里的党支部书记老王正在仔细检查我们剥剩下来的烂铃壳子。后来我们得知,老王在我们倒掉的烂铃壳里已蹲了一下午,从里面捡回来半花袋有用的花。这种珍惜劳动果实,爱护国家财产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很受感动。我们多次听农场职工告诉我们说,老王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处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带领全连职工学大寨,苦干加巧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连里的威信很高。他操着山东口音,话虽不多,却是个真正实干的人。
我们的一些同学闻讯后也跑去在倒掉的烂铃壳里捡回来半小袋有用的花。晚上,沈召集全班同学开会,两个装有半袋棉花的花袋放在大家面前。沈讲了这件事,说明我们的劳动态度不是很认真;讲了老王的革命精神,找出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为了向老王学习,为了以实际行动改正缺点,沈要求大家立即把我们拣过的烂铃壳重新返工。大家都积极响应,来到食堂,在昏暗的灯光下,分成几摊,坐在地上把原先倒掉的烂铃壳重新拣了一遍,捡回了许多有用的花。
在这件事成功解决的背后有一些值得回味的情节。在问题发生后,沈提出要大家晚上进行返工,而有些人认为此举可能行不通,提出了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建议,即由团员和写过入团申请的同学来参加返工,其他的同学如愿意参加的也可以。沈没采纳这个建议,坚持要全体同学一起参加。于是有些人就想像着到了晚上会矛盾凸显,风波四起。没想到晚上的事办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全体同学都比较认真地参加了返工劳动,也没有人表露不满。
我们来到十五连后没几天,就明显感受到了连里的职工都很钦佩老王。现在老王的故事这么快就真切地发生到了我们身上,而且精神感人,由此产生了一种震撼力,“返工”的思想基础已经形成。所以一经沈提出返工,必然得到广大团员和青年的热情支持,在这种情势下,少数落后势力也只能被裹挟着一起前进。正如许多大事件一样,总有人是主动地冲在前头;有的人是顺着跑;有的人则是被动地被卷着走。后来我班全体同学在晚上参加过几次连里拣棉花的义务劳动,其中的道理也与上面的差不多。
在整个学农劳动中,我们主要是摘棉花和拣棉花,仅有过一次堆稻谷和搬运了两次砖头。
先说这一次堆稻谷的劳动,劳动一开始大家就很认真,后来劳动得越是辛苦、越是劳累,大家越是热情高涨、干劲倍增。积极的情绪互相影响;坚强的意志互相激励。天渐渐黑了,肚子也开始饿了,大家劳动的气氛反而更加热烈,斗志更加昂扬。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收割下来的稻捆都搬完了,但见在田埂上已堆起二十多座高高的稻垛。在这次劳动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次劳动可以说是我班全体同学在学农中的典范之作。
再说搬砖头的劳动,劳动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气氛,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劳动热情手手传递,集体主义的战斗精神发扬光大。劳动中焕发出来的革命激情压倒了一切怕苦怕累的思想,大家忘我的优秀品质在劳动中得到了升华。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班的同学比较适合于进行突击性的劳动,能量在瞬间积聚、爆发。而一旦到了拣棉花这种慢条斯理、沉闷难耐的劳动,所有的激情都没有了,于是那些消极、落后的东西都趁机跑出来控制局势。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做到发扬革命精神,焕发青春热情,但却不能够保持长久,也不能够全面地发挥作用,说明我们的思想状况还是不成熟的。

五 奇异的途径
我班团内的不团结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团员之间在背地里互有看法,使得团组织弱不禁风,团员也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这次学农劳动开始后,许多团员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由此提供了团组织化解矛盾、整合力量的良好时机。十月二十三日晚上,团支部召开团员会议,力图统一思想,发挥好团组织的战斗作用,把学农搞好。
会议开始后沉默了一会,之后有一些团员认为:由于团内长期不团结,思想不统一,致使团的工作一直没有做好。现在想要在短时间里解决问题恐怕不行,更何况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所以表示出灰心和失望。
周老师参加了会议(沈没有参加),他要求大家拿出信心来,尽管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但我们的团员不能现在就眼看着让团组织垮掉,在当前的学农劳动中,团组织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它的作用。
戴说:大家作为团员,应当想办法,出主意,怎样把团的工作搞好,而不是光讲泄气话。
陆说:建议开一个专门的会,把团内的前前后后的思想矛盾都解决掉,大家可以通过辩论,把矛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发展的,直到现在都分析一下。
周当即表示反对陆的说法,说这样做时间不允许,现在要做的是搁置争议,先团结一致把团的工作开展起来。
戴、陆和周商量后决定,今次会议暂停,等以后有机会再开。会议结束后,周与戴等团干部留下来小范围开会。
试图通过开会把团员重新团结起来的愿望落空了,思想上的疙瘩不是轻易可以解开的。
第二天早晨,周老师约我早饭后去谈谈。
他问我是怎样划分团内的几种势力,我说:有陆、丁、王一种;邱、林一种;俞、王等一种。戴说他是团书记,应当团结大多数,所以不跟任何人结成势力。×和×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则是混在落后的同学之中,等。
周说:王和邱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同学都不太理邱,王才不跟邱在一起。
接着我谈了看法:要解决主要矛盾,团内的主要矛盾是陆等与邱等的矛盾。陆很大程度上受丁的支配;而丁则比较亲沈。沈作为班主任老师,作为一个党员,理应站在大多数团员一边,但在他的心目中却只知道有丁和陆。不仅如此,沈还对邱等人采取压制的态度,使他不但介入了团员之间的矛盾,更可以说他是这种矛盾的根源所在。邱等是想与陆等和解的(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但陆等却不肯就此善罢甘休,这就是团内矛盾解决不了的原因所在。
周对丁表示出不好的感觉,说丁讲话的态度就令人不快。
我说:像戴、俞等都是班里表现较好的干部,为班级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是沈以及丁等仍然对他们有意见,也就更不用说对邱等了。邱其实是个表现很好的团员,这点我是了解的。因为在“毛四”实习时,我与他相处了四个月,感受到邱作风正派,为人真诚,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对工作积极肯干,起到了团员的模范作用等。
周表示赞同我对邱的评价,并说邱政治敏感性强。
……
周最后告诉我说,在昨晚的团干部会议上,决定成立一个宣传小组,由田、叶、邱、林、王和我组成,由田任组长,主要任务是为班里写通讯稿。周问我还要叫哪些团员、青年一起来参加搞,我说等以后再看着办。
二十五日晚上,周等召集宣传小组成员开会,讨论了有关的事宜。
二十六日晚上宣传小组活动时,大家都认为最好把我们的通讯稿能油印出来,作为刊物散发。之前我们看到别的技校的学农通讯都是用复写纸誊写出来的,感觉较差,效果不好,而且为数极少,后来干脆就消失了。
既然决定要办刊物,就要起个好的刊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家纷纷议论着为刊物起名字,提了许多名,后来我想起毛主席的词句:“战地黄花分外香”,觉得在意境上最能体现我们在当下环境、当下季节办这本刊物的内涵,于是我提出起名为“战地黄花”,获得通过。当晚,我们学农的精神产物——第一期《战地黄花》诞生了。
从这以后,我几乎全部的劳动后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写稿子和帮助出版上。我们在短短的十四天里共出了六期刊物,时间很紧,使我只能放弃做别的事情。周在这件事上很是积极能干,才气十足,不但组织领导,还一起写稿。说到写稿子,林、王、邱和我写得较多些,在附近学农的同校技工班也投来过不少稿件。戴主要是帮助搞油印、装订等出版工作,陆写过两篇稿子,被周认为“火药味”太浓而摒弃掉一篇,陆看到帮助出版的人手够了,也就不管这等事了。俞等对这件事漠不关心,丁则装作不知道似的,其实心里多有妒忌。周也不去管这些人怎么个态度,只是与我们几个忙得不亦乐乎。
林最辛苦,不光要写稿子,蜡纸也基本上都是他刻的。我们工余时间几乎都在为这本刊物而忙忙碌碌,有时要弄到夜里十一、二点,或者第二天凌晨一、二点,甚至三、四点,最后一次,周、林、邱、王熬了通宵,直到天亮。虽然大家都被弄得疲惫不堪,但看到自己的成果又觉得无比的振奋和欣慰。
这本刊物第一期只印了三十五本,之后渐次增加到四十本,五十本,六十本,最后一期印了七十多本。除了发到我厂技校美工班、技工班的各个寝室以及老师和写稿的作者手中外,还远发到学农指挥部以及毛四、被十二、化七的学农技校,直至发到红星农场场部以及有关连部。
因为精力都集中到办刊物上去了,于是解决团内矛盾的事也就没人再提起,一切都还是老样子,不死不活的。在上次会议后只多出个《战地黄花》,这对于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没有起到多大帮助,在某些人的眼里甚至有些节外生枝的味道。周一直大声地呼吁大家要以“融冰化雪”的热情去积极开展团的工作,也正是为了这个目而办了这个刊物,但由于团内的根本问题没解决,终使办刊物成了少数几个人的孤单行为,不仅缺乏广泛的团员和群众基础,真正的团的工作还是搁浅在那儿。这是否可以说,团的工作在学农中走上了一条奇异的途径。
至于说到刊物的战斗性,更是不堪,周极力主张刊物要正面引导,要说好的方面,要围绕好人好事、好思想来写通讯,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等,还提出要写风景,重抒情。而对于那些积极地开展思想斗争的评论文章则一概反对去写,照周的指导思想办下去,刊物《战地黄花》可要改名为“园地黄花”了。
当然,办《战地黄花》的本身还是有她的积极意义的,至于她的益处就由各人自己去感知吧。

六 与陆(班长)的一次谈话(10月27日)
这天拣棉花劳动结束得稍早,陆约我出去走走。两人先谈了对团的发展工作的看法,然后就谈到了班里的核心问题。
我们团员之间的不团结,极大地影响了班级工作的开展。我问起陆去年夏天在厂里劳动期间有没有发生过超假的问题,陆承认有过,但又辩解说因为当时班级状况不稳定,所以没有对他的违纪作出处理。我对陆说,林上次擅自不到铜陵去,在他的头脑里肯定有想法:你班干部违纪都不处理,为什么沈总是揪住我的事不放,这不是存心和我过不去吗?事实上后来沈在处理林的这个问题上是有错误的,以致引起公司的通报。
我向陆谈了对班级在朱家角时的状况的看法。关于吃香烟的问题,陆说他不是很清楚。我说,当时反程运动已经结束,班级中出现了两种反方向的思潮:一种是为反程运动鸣不平;对由此造成的班级混乱现象表示不满;对周、刘、邱等失去信任。一种是落后势力急剧扩张,想要追求更多的“自由”。在实际表现中,这两种思潮有时还会交织在一起。沈来我班接任班主任后,与上述思潮一拍即合,并由此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使他在我班站稳了脚跟,显得很飘飘然。作为这种拥护的交换条件,沈一方面要支持一些同学的政治主张;一方面要放纵一些同学的胡作非为。这是沈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是我班歪风邪气最猖獗的时候,也是我班开班以来最堕落的时刻。许多人开始公开地吃香烟,而吃香烟的开禁,成为上述混乱时期的重要标志。
当大家都把矛头对着周、刘、邱的时候,却不知一种倾向正掩盖着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大家都忽视了沈到我们班级后开始犯下了的他最大的错误。睡在汽车站那边的一些团员弄不明白我们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自然产生诸多的疑惑和愤懑,由此形成了第三势力。回上海后,沈这一边的声势继续上升,邱等已十分孤立,但沈仍不肯罢手,硬要逼得邱等“投降”不可。我曾对沈说过应当尽量团结所有的团员,包括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团员,握紧一个拳头去打击班级里的歪风邪气。但沈听不进这样的话,也不愿意这样做,非要和邱等纠缠不休,这就必然造成我班团员内斗不休,作用发挥不了,正气得不到抬头。至于邱他到底有什么大错误呢?无非是身上有一些缺点,但是谁人身上没有缺点,你我就没有吗?更何况一个人的缺点不是不团结的理由,也不应成为和解的障碍。我个人对邱的看法前后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没关系,因为我们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在“毛四”实习时和邱相处的日子里,切身感受到他是一个好同志。(我向陆详细介绍了邱在实习时的情况,略。)即使在平时,邱在班上的表现也很不错,他并没有因为受到沈等人的反对而就此消沉下去,去和落后分子同流合污,他仍然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姿态,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我对陆说,沈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胸怀坦白,出以公心;应当正确地考虑如何促进我班的团员团结奋进,遗憾的是沈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并且刚愎自用。你(指陆)对邱的看法就带有偏见,有些是你自己的想法;有些明显是受到了沈的影响,对邱这样看不惯,那样不舒服,我觉得现在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在前些天晚上团组织的会议上,邱已经提出团结起来的呼吁,你们为什么不积极响应呢?
其实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都表现不错,但是由于沈不是搞五湖四海,致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四分五裂,精神面貌灰暗,积极性当然得不到有效的调动。譬如俞等人,他们做了有益的工作,但吃力不讨好,积极性受挫,又不甘落后,就干脆成了中间逍遥派。我现在跟应、高等也混在相当的状态下,可见局面已被沈弄到了什么地步。这不正反映出我们现在需要消除矛盾、团结起来、振作精神、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吗?
和陆的这次谈话时间很长,以上的记述不是很全面,总之是我说得多,陆多是在听我说,听了也不置可否。6月29日,我曾专程到陆家去,企图说服他与邱和解,结果碰了钉子。陆也是个很正派的人,但我没想到他在这个问题上会如此狭隘。这除了他思想上的弱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谈话的最后,陆说毕业以后希望与我建立通信联系,我随口回答一句要他先给我来信。(注:毕业后,陆并没有写信给我,我也没写信给他。七六年六月陆曾到厂里美工室来看丁,我也在场,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与陆的最后一次见面。)

七 其他
在学农中,有些人为了逃避劳动,无病呻吟,小病大作。这些人明明身强力壮,吃得下,睡得着,却在劳动中叫苦、叫累,整天把身体不好挂在嘴上,脑子里尽想着贪图安逸,游手好闲。我们在劳动中的任务并不是很重,时间也不长,但有些人就是熬不下去,在离学农结束的前十天里,这些人成天嚷嚷着要回家,又是说天冷了衣服不够;又是说钱和粮票用完了,总想着早点结束这“苦难”的日子。劳动是神圣的,世界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人民的后代不爱劳动,就是叛徒。
在学农中,同学与三个带队老师的关系落差很大。与周一般性;与沈有些矛盾,就是陈等人找些岔子什么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与姚的关系上。姚是新来的,同学们与之接触不多,也不知道他有什么能耐,加上姚比较自私,结果威信树立不起来,同学们都不把他当老师看。不但在心里看不起他,明里暗里嘲笑他,更有人还要捉弄他。有一次姚有事回上海,有同学就把他睡得床布置成“灵堂”,并且大声地呼叫他的名字,“恸哭不已”。
周和沈对于同学们对姚的不满态度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周对姚很有意见,好像对姚有很深的冤仇似的,他鼓励同学去反对姚。沈与姚也有矛盾,但沈还有装作与姚团结一致的样子,特别是在同学的面前,沈对于同学反对姚的言行则采取不真不假地予以劝阻的态度。
在一次下午摘棉花的劳动中,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时,二时多,有四、五个同学要到别的连去参加篮球比赛,姚自封为领队也要一起走。正当这些人将要离开劳动现场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沈跑出来大声地叫他们慢走,说时间还早,再劳动一会再去。但姚不买账,说时间不早了,鼓动参加比赛的同学赶快走。姚这种公然与沈对着干的气焰,把沈的鼻子都气歪了,沈大怒,咆哮着叫他们干脆都别去参加比赛了。这时其他劳动的同学纷纷跟着起哄,并且一致站在沈的一边反对姚。姚只被沈的一板斧就砍到在地,尽管他硬撑着仍然对参加比赛的同学说:你们走,你们走,由我来担肩胛。但参加比赛的同学都不敢走,怀着一肚子窝囊气又返回到田里去劳动。于是姚只好一个人先怏怏离去,沈在这次行动中大获全胜。通过这件事,对后来的劳动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这其中的道理就不必多说了。
在遵守纪律方面,我班的广大同学都做得不错。早上、中午的两次出工,只要哨子吹响,大家马上就从各自的寝室走出来,去到劳动的场地参加劳动。在劳动中,严重的迟到、早退很少发生。晚上,大家一天劳动下来比较吃力,所以熄灯也比较准时。
我们和农场的职工不交往,只是在食堂买饭菜时偶有相遇,也从没发生过什么矛盾和冲突,太太平平地各行其道。
同学之间关系平常,各个寝室都像一个封闭的堡垒,虽然没有到“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步,却是互相不大来往。我甚至连女同学的寝室在那里都不清楚,偶而有一次到隔壁的寝室去画人像,邱给高做模特儿画人像,我叨陪末座,凑在边上画了一张邱的侧面像。
至于各寝室的内部,大家都相处得还可以。有一天夜里,我们寝室里不知怎么进来一只野猫,这本来是件好事,因为它可以对付那些猖獗的老鼠。但我们的有些同学发现后,大呼小叫,兴师动众,“搅得周天寒彻”,把这只猫追打得在屋里四处乱窜,最后经过我的帐子边上从后窗逃走,吓了我一大跳,想想那些室友的举动实在是太鲁莽。
在帐子里吃香烟的情况比较严重,沈要进行教育,但他的话讲不响,因为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在朱家角,正是在沈的放纵下,班级里吃香烟的风气才得以公开亮相,迅速蔓延,现在要想管哪里管得住。
我们的这次学农总的看来进行得比较顺利,对于老师们来说,只要不出问题,就够他们沾沾自喜的了,更何况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八 记下我的一些思想
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在拣棉花劳动中,仔细地把每朵花拣清楚;在摘棉花劳动中,把该摘得花都摘干净,不受其他人的影响,不受时间限制的影响,一切以认真、负责为出发点。我认识到:对待劳动态度认真不认真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问题;是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尺子”。我们只有不断地培养自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在以后的革命工作和学习中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在拣棉花劳动前总是先到仓库里去扛包,在摘棉花中再累也不去休息,自己摘完后就去帮助别人摘,看见落地花,宁肯多弯一下腰也要把它捡起来。劳动结束后主动地去扛棉花包,尽管包较重,扛到仓库很吃力。劳动再辛苦,再累,肚子饿了,腰也很酸,但劳动好以后,我总是觉得很高兴,精神很愉快,饭也多吃些,觉也好睡了。劳动中的苦和累算什么呢,我拿出点毅力来就克服了它。我认识到我是共青团员,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教育群众,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出于我一个团员的责任心和革命的觉悟,以及受到其他好的同学榜样的力量,使我在劳动中有用不完的干劲。我想到,我们革命前辈用鲜血打下的红色江山将来要靠我们去接班,我们只有不断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用革命毅力去战胜困难,才能在今后胜任我们的光荣使命。
培养自己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在劳动中看见地上的棉花就捡起来,不怕麻烦,不让国家的财产受到损失。爱护国家财产是每个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之一,是每个真正的革命者最起码应该做到的。我们不光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要做到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这次学农劳动不但是锻炼我思想的好机会,而且是锻炼我身体的好机会。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练自己的意志是我在这次劳动中锻炼思想的一个方面。农场的生活条件虽然比农村好些,但比之城市还是差很多。我们在城里住惯了,到了农场就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也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尽快地适应农场的生活习惯,以利于劳动和学习的开展。我们刚下来时对于起床早,洗冷水脸等都不习惯,过了一段日子就逐步适应了。另外,在学校读书时,整天不运动,身体比较虚弱。参加劳动后,觉得体力充沛,精神也更好了。所以说这次学农劳动对我锻炼身体也是非常有利的。
这次学农劳动对于我认识我们班级,进一步认识同学也是一个好机会,本来还打算对班里的若干同学写一些评述,现在看来已做不到了。工作劳累,事情又多,时间紧张,精力有限,再说流逝的历史不可能被原样地保存,我也不必为此太过遗憾。
在我们这次学农劳动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在思想觉悟上的高低程度,虽然这个说法比较笼统。我对于那些怕劳动、恨劳动、逃避劳动的思想、行为非常忿恨,这种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不断地在侵蚀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不在思想上进行持久的、艰苦的反腐蚀斗争,那么我们势必会被资产阶级思想所腐化。
旧世界的“痕迹”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消除,我们在同外部的旧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同自己头脑里的旧思想进行斗争,只有在同自己身上的旧思想作斗争时是尖兵,才能成为同社会上旧势力作斗争时的先锋。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思想可以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这种思想如任其泛滥,必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认识到不断清除这种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决心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地刻苦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并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通过这次学农劳动,使我在自觉改造世界观方面又一次提高了觉悟,它将和我以往无数次的提高一道,在把自己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在农场的学农结束了,我被评选为学农积极分子。最可贵的是经过以前不断地实践和认识,在这次学农劳动中,使我基本上树立了立志改造社会的信念。学农虽然结束了,但新的战斗在等着我,今后的道路没有人能代替我去走,只有靠我自己去走,去闯,去前进。
胜利属于革命的年轻一代。

写完于一九七六年元月二十四日晚

关于《战地黄花》——

《战地黄花》刊物的前期筹备事宜上文已有所叙述。
十月二十六的白天,一些人在劳动的间隙开始写文章,到了晚上继续写。写好的文章由周老师排版后交付林刻蜡纸,刻好的蜡纸当即进行油印,然后分页装订成册。如同流水线操作,现炒热卖,新鲜出炉,当晚,第一期《战地黄花》就正式发行了。
其发刊词是这样写的:

编者的话

经过了一些日子的准备,《战地黄花》同广大学农战士见面了。
这个刊物将把我们在学农中的通讯报道给大家,并将刊载学农战士创作的文艺作品,以丰富我们的学农生活,交流情况,互相鼓励,共同前进。
希望广大学农战士给我们来搞和提出宝贵的意见。

周老师为这本刊物特地刻了一方我厂技校的校名印章,刻在一块削磨过的红砖头上,印面四公分见方。用砖块来治印,就地取材,很有创意,若干年后,我在厂里办团刊时也效法用红砖头刻了一颗刊名印。
我为这第一期写了一篇评论:

团结是胜利的保证

那天早晨,我们全班的同学和连队职工一起搬运砖头。大家排成两条长龙,流水般地把砖头运送到建筑工地。当时,不论是农场职工还是我们同学;不论是男是女,大家团结一起,齐心协力,不管流汗、手酸,只见砖头飞一般地从你的手传到我的手,从我的手传到他的手。一传十,十传百,我班的王××同学在到场部去看病之前,还带病参加劳动。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互相配合,在团结、紧张的气氛中,这次劳动胜利地结束了。
劳动虽然结束了,然我颇有一些感想。在那天的劳动中,大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是非常可贵的,我们有了这种精神,有了这种团结一致的作风,就能搞好我们的学农劳动,反之,疲沓、散漫能行吗?
毛主席最近作出了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安定团结是建立在学理论,讲路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之上的,它又是胜利地进行反修、防修斗争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在劳动中就应当努力在毛主席革命路线基础上搞好安定团结,充分依靠群众,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同不利于安定团结的现象作斗争。正气上升了,歪风邪气就会下降。在学农劳动中,安定团结越是搞得好,越是能激发大家的革命干劲,把学农劳动搞好。
共产主义大厦不是靠少数人来建成的,这正如我们那天运砖流水作业一样,靠几个人是不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搬砖不只是一般的劳动,而是在为明天的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为了这个大目标,天南地北,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奋斗,我们无论做什么革命工作,都是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事情就好办了。”有了坚定的群众基础,安定团结才是可靠的,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团结就是力量,如果我们能继续发扬那天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团结一致的战斗精神,那么我们要搞好每次的学农劳动是肯定无疑的;出色地完成整个学农任务也是肯定无疑的。

十月二十九日印发第二期,这期是批宋江的漫画专辑,主要由周老师制作(我没有收到过这一期刊物)。
第三期从十月三十日夜里一直弄到三十一日凌晨二时半才油印、装订完毕,予以发行。我当场得到一本,封面上注明的时间是: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凌晨二时。我为这期写了一篇小说:

在田间

下午还是摘棉花。
棉花长得和我人一样高,摘起来既快又省力,至少可以不弯腰了。上午我们干的那片棉花地长得很低,摘到中午时,差点没把我的腰给弯断了。你看,我摘得多快呀,林焕青本来和我并排一起摘的,现在早已被我甩到后面去了。
这个林焕青真讨厌,和他在一起摘棉花,你可得留点神。倘若你稍微摘得不干净些,他便要瞎咋呼,其实谁能保证自己总是摘得很干净呢。你如果把一两朵棉花落在了地上,他就会过来把它捡起来,还要告诫别人。有一次,一些棉花落在了一堆小山般的牛粪旁边,他也去捡起来,要不是我看见还有几个同学和他一起捡的话,我准得奚落他两句。他在学校里就是这个样子,譬如有一次……,哎,算了,过去的事就不去提他了。你听,他又在我的背后嚷开了,什么“棉花要摘干净,烂铃要摘清爽”啦;什么“要注意拾起落在地上的棉花”啦。他见我摘得这么快,八成是在妒嫉我,我可不理会他那一套,其实像烂铃之类的东西摘不干净,还会有别人来摘的,何必那样认真,我又不是农场的职工。我继续往前“突飞猛进”,不一会儿,我就完成了任务。
回家的路上,我觉得心情愉快。但回到寝室后,见大家都没回来,心里又有些忐忑不安。
同学们终于陆续回来了,一个同学对我说:“你的烂铃和落地花都没拾干净,林焕青帮你又收拾了一遍。”
“谁说我没拾干净,他要检查就让他去检查吧,真是多此一举。”我话虽然这么说,但心里想的好像跟说的有些不一样。
第二天是场休,在将近中午的时候,我在田间的小道上碰见了林焕青。
“到什么地方去的?”我看见他手里拎着一个装棉花的口袋,问道。
“到田的周围随便捡了一些落在地上的棉花。”他笑道。
“落在地上的那么一点点棉花,何必要费时费力地去捡呢,真是的,你这种精神可嘉,但不可学。”我说。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嘛,你太忽视这一点点了。你看,我一上午就捡了这半袋落地花,这对于国家来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如果不把这一点点棉花捡起来,天一下雨,也就烂在地里了。今天我们捡起一朵落地花,有些人会对此嗤之以鼻,殊不知,我们平常说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往往就是从这一点一滴上做起的。”他是这样回答我的。
“听说你对我昨天的劳动不满意是不是?”我叉开话题对他说。
“你昨天中午对我说上午的摘棉花劳动很吃力,大概到了下午就怕了,一心想着早些摘好回寝室,所以态度不认真。这样,烂铃就会摘不干净,至于落地花,充其量是瞥它一眼。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劳动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问题是我们怎样克服它,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是最坚强的。至于我们在摘棉花时,摘得干净不干净倒是个小事,主要还是通过实践,看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这可是个大问题。我们现在就是要从小处着手,磨炼自己的革命意志,培养自己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一前一后地走在田野的小路上,虽时已深秋,但路边的一些小黄花,正开得鲜艳。
联想到林焕青以往的行为,他的这一番话对我来说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我决心向他学习,试试看。第三天的劳动还是摘棉花,我和前几天的劳动相比较,有了进步,真的。

十一月二日晚上印发第四期,我当场得到一本,封面上注明的时间是: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日夜十一时三十三分。这期我没写东西。
十一月五日印发第五期,这期是诗刊专辑。唯有这一期的蜡纸全部是戴刻的,其他各期均为林刻,林刻的字是手写体,戴刻的字是长仿宋。我为这期写了两首诗:

写给战友

亲爱的战友:
你还记得吗?
在一个盛夏的早晨,
东方冉冉升起一轮朝阳。
你怀着激动的心情,
在共青团的审批会上,
读着“入团誓词”……
你心潮起伏,你热血沸腾,
还有你那铿锵的话语,坚定地目光。
你——一个新团员,信心百倍,
有着把一生献给共产主义的
崇高理想。

在一个残冬的早晨,
东方冉冉升起一轮朝阳。
你怀着热烈的心情,
在学校门口的墙上,
贴出了“决心书”……
写着“时刻听从党召唤”;
还有“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你——一个年轻人,斗志昂扬,
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豪情
奔放、激荡。

在一个仲春的早晨,
东方冉冉升起一轮朝阳。
你怀着喜悦的心情,
走在通往农场的田间小路上。
你贪婪地看呵,望呵……
这一片嫩绿;一片金黄,
还有那红顶的瓦房。
你——一个新战士,昂首阔步,
怀着永远扎根农场,改天换地的
热切愿望。

亲爱的战友:
今天,
在一个劲秋的早晨,
东方冉冉升起一轮朝阳。
你怀着激昂的心情,
听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传达,
挥臂刷上新的标语——
写着“拼命干革命,三年变大寨。”
还有“大干快上。”
你——一个革命者,意志坚定,
决心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
繁荣富强。

你,新一代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你的双手——从一朵朵棉花摘起;
你的汗水——洒在一束束稻谷上。
你的肩膀——挑的不只是丰收的果实;
你的耳旁——仿佛听见农业机械化隆隆的声响。
你的脚步——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铁军前进的进军号;
你的青春——只有在三大革命中才能闪闪发光。
年轻的革命者呵,
你想到过去老红军怎样爬雪山、过草地;
你没忘当年开垦者如何战海滩、斗恶浪。
你,灯下刻苦学理论;
你,批修会上斗志旺。
年轻的建设者呵,
你穿隐在云一般的棉田里;
你出没在海一般的稻浪中。
你在描绘着社会主义农场的宏伟蓝图;
你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茁壮成长。

亲爱的战友:
祝你在战斗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决不在胜利面前徘徊彷徨。
让我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永远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冲锋陷阵,
永远让革命的红旗高高飘扬。


想起十月的炮声
——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五十八周年

五十八年前:
涅瓦河上乱云飞,硝烟弥漫。
俄国资产阶级巢穴——冬宫的上空,
闪烁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火;
震荡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
在工农革命者的呐喊声中,
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列宁的领导下,
十月革命的巨澜狂飙,
掀得旧世界山崩海啸。
欢呼吧,彼得堡的工人们;
欢呼吧,乌克兰的农民们,
“乌拉!”欢呼新建成的苏维埃;
“乌拉!”欢呼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

苏维埃政权,
没有被十四国联军所攻破;
没有被希特勒匪徒所战胜,
却被马列主义的叛徒,
从内部颠覆、修正。
从弹痕累累的冬宫,
到阴霾四起的克里姆林宫,
老的资产阶级死光了,
新的资产阶级还会不断产生,
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呵,
我们永远不能忘。

十月革命的炮声,
仿佛又在我们耳旁响起,
鼓舞我们批判修正主义,大干社会主义;
鼓舞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
鼓舞我们争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尖兵;
鼓舞我们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英勇斗争。
它像春雷滚滚,
将唤醒千百万受压迫的奴隶们起来战斗;
将伴随普天下受剥削的无产者奔向前程。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晨曲;
它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前奏。
让我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永远高举十月革命的旗帜,
去迎接共产主义光辉灿烂的早晨。

十一月九日印发第六期,也是最后一期,刊有结束语,如下:

闭卷的话

我们的学农劳动即将结束了,《战地黄花》也在我们中间含苞怒放。在短短的两个星期里,《战地黄花》一共出了六期,刊登了作品五十多篇,这些成绩和广大革命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一些同学夜以继日地为我们写稿;一些同学放弃休息帮助我们油印、装订,干得通宵达旦;许多同学关心《战地黄花》,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这最后的篇幅中,我们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革命敬礼!感谢同志们的深情厚意,谨此向大家告别。

编者

我为这期写了一篇散文:

棉花赋

在农场的劳动结束了。
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我情不自禁地追忆着劳动生活中的一日一时,一物一事。我的脑海里时常闪过这样的镜头:那绽开的棉花,吞云吐絮;那半开的棉花,含苞欲放。我的手心里似乎还抓着一团团棉花,感到热乎乎的……。这说也难怪,我们在农场劳动的一个月里,几乎天天和棉花打交道。从太阳在绚丽夺目的朝霞中跃出,到夕阳在旖旎动人的晚霞中隐去;无论是寒风侵袭的早晨,还是小雨淅沥的午后,我们总是在棉田里摘棉花,或是在室内拣棉花。
在我以前生活的长河里也曾有过关于棉花的记忆。那时我在小学里,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到郊区的一个公社去摘棉花。那也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休息时,一个贫下中农社员告诉我们,棉花可以用来织布做衣裳。我听了以后大为惊讶,这种又轻又软的东西还能做衣裳?简直是不可思议。
今天,我不但知道棉花可以织布做衣,而且从各方面加深了对棉花的认识,尤其是这次学农劳动,使棉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棉花似乎总是同“温暖”连在一起的,但是,贫下中农说得深刻:棉花在旧社会并没有给劳动人民以温暖,虽然劳动人民年年种棉花,但仍是“路有冻死骨”。只有到了解放后,棉花才真正回到了劳动人民手中,它把党的温暖、毛主席的恩情送到了人们的心中。
“要为祖国献粮棉,要为革命献粮棉。”这是战斗在农业战线上广大建设者的共同心声。
洁白的棉花,是这样的松软,但到了我的手中,又是那样的沉甸甸。我知道,这每一朵棉花都凝结着广大农业建设者的心血;都饱含着广大农业建设者的深情。这是献给祖国的棉花;这是献给革命的棉花。你看,那洁白的棉花,飞越千山,为我国人民服务;远涉重洋,支援世界革命。你看,用棉花做成的棉衣,大庆工人穿着它,抗严寒、斗恶风,让那大草原石油如喷泉;大寨农民穿着它,劈山治水,战天斗地换新颜;边防战士穿着它,天寒地冻无所惧,紧握手中抢,歼灭狗豺狼,冲锋陷阵永向前。……
摘棉花的活儿是这样的平凡,但到了我的手中,又是那样的慎重和认真。我知道,我们每个革命者都应当着眼于共产主义大目标,而着手于平常的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一砖一瓦建成。我们摘棉花,摘呵,腰酸了,挺一挺,继续干;眼花了,看一看四周广阔的天、无边的地,继续干。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有着伟大的重任,我们今天虽然在从事平凡的工作,但我知道,这正是伟大事业的一个部分。我们不断地摘呵,我们越累心越甜,我们带着劳动后的愉快,把一袋袋棉花扛进仓库。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参加义务劳动,四周夜雾笼罩,无数的星星一颗比一颗神秘,我们坐在场地上,一边拣棉花,一边谈论着寰球,宇宙……
怀念你呵,棉花,你是我这次劳动生活的象征。我虽然离开了你,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那洁白堆雪、吐云奔放的娇姿。我以后一想起你,就会想起在崇明,在农场……;我以后一看到你,就会像看到珍贵的凤毛一样,忆往昔,看未来……。
时光是永远的流逝,革命永远在前进。我离开了农场,但我可以想象得到,在明年这个时候,农场的广大职工革命加拼命,大干苦干学大寨,稻子一定长得更好;棉花一定开得更大。

作为最后一期的插页,随刊印发了“感谢信”:

感谢信

亲爱的红星农场党委,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
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五七”光辉指示,来到红星农场学农劳动。从场党委到连队各级领导同志,在政治思想、学理论、评《水浒》以及劳动和生活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短短的一个月中,我们和农场各级领导以及广大革命职工战斗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学理论、评《水浒》中,你们给我们送来了学习资料,和我们一起学习、批判,使我们提高了路线斗争的觉悟,增强了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在战“三秋”的艰苦劳动中,你们夜以继日地风雨奋战,许多职工带病工作,小病不离战场;轻伤不下火线,甚至连三次胃出血的职工仍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你们这种延安的革命传统;大寨人的战斗作风;太行山人的刚强性格,大大地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正是你们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模范行动。使我们在战“三秋”的劳动中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也是我们今后革命道路上的光辉榜样。
在生活上。你们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我们。此中有多少桩感人肺腑的事例呀——你们宁肯两人挤睡一张床,腾出一张让给我们用;你们宁肯两人合盖一条被,腾出一条让给我们盖;你们宁肯自己淋雨,硬把雨衣让给我们穿;你们宁肯自己赤脚,硬把套鞋让给我们着,你们满怀阶级深情,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多少次开上拖拉机急救病人上医院……,兄弟姊妹亲啊,革命的友谊更亲;江河湖海深啊,阶级的情意更深。
我们即将分别了,我们将带上你们留给我们的珍贵友谊;带上你们的模范榜样;带上你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下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并肩前进!
顺致
崇高的革命敬礼!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工业公司
赴红星农场学农全体革命师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

关于学农的日记——

十月八日 晴 3
上午八时半,在食堂里集中开会。先由瞿老师讲了话,关于到崇明农场学农劳动的思想动员以及注意事项和纪律。然后分组讨论,这次规定要带的学习文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运动的方向》及评《水浒》的文章等。
开会结束后,十时半回到家。午饭后,有同学高、应、肖、马、陈结伙来玩,剃了头,然后一起到厂里洗澡去。
下午一时半,在二楼团委办公室集中开会,由沈老师作了动员报告,以及讲了一些琐碎之事。开会结束后,实习时各厂的组长留下来继续开会,留下来的人是:高、应、陆、丁、王、杨、俞、顾及我。沈又讲了一些问题,并要求我们下去后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这次是到崇明红星农场学农劳动。公交月票今天由陆收齐去退了,陆、俞、王是先遣队,由瞿带队明天就走。
会议结束,我和高、应离厂。
……

十月九日 晴 4
上午八时半到校,在二楼集中,由沈讲了一些事情。其中通知大家:十一日下午1至4时到学校里来领取船票,并且把背包送到学校里来。走的那天要求早上6时之前在码头集合,以便提前进去。
之后发给我们借用的饭碗。肖劳动不去,在厂里的美工室实习。
会后,大家要去参观高阳路展览会,下午还要去参观上海市美术展览会。我都不去,九时半就回了家。
……

十月十一日 阴 6
……
下午十二时三刻就把背包送到学校。
到厂美工室去与肖谈了一会。
到老师的办公室,沈不在,有周老师把船票发给我。这次学农劳动,周也与我们一起去。(注:一九七六年八月,刘老师把写给校外汤老师的一封信错寄给本校刘校长。信中刘说:在去年到崇明劳动的时候,周争着要去,只是为了表功。结果麻校长和徐癞子竟然听从了他的那一套,把我留在学校里担负了全部的教学工作,弄得我很苦。)
……

十月十二日 阴雨 日
早上四时半起床,五时多在宁国路和马会合,一起乘60路调75路调80路到吴淞,六时左右。
天下着小雨,码头上各个学校到崇明去学农的同学非常多,场面一片混乱。厂里派车把我们的背包运到码头,我们找到各自的行李,开始上船。原定七时开船,后拖到七时二十分。
船到崇明南门港将近十时,上了岸,把背包装到行李车先运走(各个技校有不同的车辆)。我们空手去乘汽车,十时二十分左右开车,到达红星农场十五连时,已中午十一时多。
下了车,路边有一排红瓦平房,这就是我们住的宿舍。先遣队已将我们住在各个寝室都安排好了,我住在从左往右的第二间房间,还有高、应、刘、陆、丁、顾、方、陈、章、黄及周老师,共十二人。房间里暂时只有四张双人床,因此有四个床铺要合睡两个人。我睡在右边靠东北墙的下铺。
到食堂吃了午饭,下午休息。
三时,十五连为我们召开了欢迎会。先由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王同志讲话,介绍了相关的情况。红星农场在崇明的所有农场中论规模排名倒数第二,通过学大寨,生产不断上升。王说,从他们这个连的思想状况来看,普遍的都想着要上调,“共产主义是要建设的,但不上调不行。”另外,在男青年当中,百分之九十九是抽烟的,等等。王指导员希望我们处理好与农场职工的关系,遵守有关纪律,并要求我们帮助他们搞好政宣工作。之后有陆发了言,代表我班感谢连队给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最后沈讲了话,强调了纪律什么的。
晚上闲聊,九时许睡觉,学农生活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注:崇明岛的地形像一块长条子的年糕,呈西偏北——东偏南走向。从南门乘车出发,一直往北开,到一个叫三沙洪的五叉路口:往东南一条道路通到长江农场,再下去是前进农场;往东一条道路通到东风农场,再往东去是市里的五七干校;往北偏西一条道路通到长征农场;往西偏北一条道路,经过一个叫南坝的地点。南门至新海农场的长途汽车称之为南北新线,南坝下去三站即我们学农所在的红星农场十五连。再往西去就是新海农场;再往西,岛的边沿上是跃进农场,我们中学七三届的市农人员都分配在这个农场。

十月十三日 阴雨 1
早上六时余起床。
早饭后即到食堂里去参加劳动,拣棉花,至十时左右结束。
下午一时继续去拣棉花,三时许结束,回宿舍画人像。
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走,好在寝室离食堂及自来水较近,只是上厕所较远。
晚上给家里和崇明农场的二弟分别写了信,画速写等,九时多睡觉。

XX :
你好!
我们于十月十二日已经到了崇明红星农场参加学农劳动,寝室就在公路边,乘车是很便当的,但由于纪律什么的原因,所以我不准备上你处来了。
十月一日过的好吗?或许别有风味吧。你上次为什么把电报寄回家呢,真是蠢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没有办法的,但男子汉大丈夫干嘛老是把想家挂在嘴上呢。
我到了这里以后,一切都还可以,预计将在十一月十日左右结束。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家,可来信告知吗?上海再见了,祝你不断地处理好与周围的一切关系,我很抱歉不能上你出来玩,那么就让我七七年八月再来吧,写完了。

风帆 10/13

(注:此信写给在长江农场的二弟。)

十月十四日 阴雨 2
早上六时起床。
早饭后,七时在食堂集合,听连里的卫生员讲了预防二号病的事,之后开始拣棉花劳动。
午饭后休息到十二时半,然后去参加劳动,到棉花地里摘棉花,今天是第一次摘棉花,摘到傍晚五时左右回家。
晚饭后去寄了信,六时半集合开会,由沈讲评《水浒》。沈一人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底下众人皆不细听,效果可想而知。结束后,玩了一会,九时许睡觉。

十月十五日 阴雨 3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劳动摘棉花。
下午劳动摘棉花。摘棉花在农场里算比较轻的活,不是很吃力,但摘得时间长了,腰很酸。
晚上画人像,至八时半结束,九时许睡觉。
中午时分我们寝室又运来两张双人床,这下大家都是一人睡一个床铺,很舒服。
我们这排宿舍,我住的寝室右边隔壁一间住的是:邱、王、林、金、崔、马、顾、陈、华及姚老师,共十人;再过去一间寝室住的是:戴、俞、杨、于、胡、王、张、王、谢及沈老师,也是十人。

十月十六日 多云 4
早上六时起床。
早饭后到食堂去参加全连大会,先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养猪事业的一个文件,以及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写的一封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信。之后党支书老王讲了连里的一些情况。会议结束后,我们到棉田里去摘棉花的烂铃。
下午的劳动是在食堂里剥棉花的烂铃,有的同学剥得不干净以及把烂铃掉在地上等。连里的党支书老王蹲了一个下午,在我们倒出去的棉花壳子里又拣出一堆好用的棉花,我们的一些同学见了,也到壳子里去拣回了一些。
晚上,沈对这个问题专门讲了一下,农场职工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劳动果实,我们一颗也要珍惜。沈要求大家对拣剩下堆在食堂里的棉花壳进行返工,同学们积极响应,都去参加了。经过大家认真、仔细地分拣,又从中拣出许多有用的棉花,这不仅是挽回了损失,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大家在这件事上的正确态度。
晚上九时熄灯。

十月十七日 晴 5
早上五时二十分起床,到外面去活动了下身子。
六时多到食堂去吃早饭,去晚了,粥就没有了,只能吃干饭。
六时三刻,食堂里放电影,彩色故事片《海霞》。看到一半就不看了,和应出来到公路上去散步。田野四周静悄悄的,金黄色的稻子,与蓝天相映衬,波浪起伏,一望无际,漫到天边,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一排排防风林带似绿色屏障,从近处伸向地平线,视觉上的空间感极强。
电影放完后,九时出工,到棉田里去摘烂铃。
十一时吃中饭,饭后洗了一些衣服,十一时至十二时半是午饭和休息时间。
中午十二时半出工,去摘棉花。高、应、刘、王四人抽出来帮周一起搞批宋江的漫画,不去劳动。
棉花地的田垄不是很长,但摘棉花从田的这头摘到那头要用一个半小时,几个小时弯着腰摘下来,吃力极了。
我们几个回到寝室已傍晚五时多,五时半赶快到食堂去吃饭,否则去晚了,一是人多;二是菜买不到了。连里的职工加上我们共有三百七十余人,吃饭的时候很拥挤。
晚饭后休息了一会,六时半许,全体同学到仓库前的操场上去参加拣棉花的义务劳动。这两天天气变化不定,摘、拣棉花的工作须抓紧。参加义务劳动的还有许多农场职工,一直干到晚上九时多才结束。夜空广阔,月朗星稀,秋风起,有寒意。
回来看了会书,九时半多熄灯。

十月十八日 晴 6
早上五时四十分起床。
早饭后各个寝室分组学习,读了评《水浒》的文章。
上午八时出工,摘棉花。
中午十一时午饭,休息。
下午一时继续去摘棉花。这两天大家都劳动得很吃力,于是有些人就想方设法地想偷懒,如摘棉花不认真等,这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也正因为劳动任务繁重,各种矛盾随之产生。
下午沈陪陈(国)到场部看病去了,二时多,戴等三人(沈原先指定好的)要到其它连去参加篮球比赛,就结束劳动准备离开。这时,陈跳出来嚷着也要去,他实质上是想要逃避劳动。陆站出来批评陈并与之争吵起来,陈指责说,有些人对沈一味追随,拿着鸡毛当令箭等。姚老师不知好歹,跑出来劝阻陈,陈又把矛头对着姚,说:你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不听你的。姚闻之,气愤不已。陈最终没有去成,于是他们一伙飞快地摘了一垄棉花后就不摘了,坐到一边去休息,摘过的棉花地根本没摘干净。
四时多劳动结束,回来后沈召集开会。会上沈指出最近劳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醒大家注意。接着姚讲话,说他是上级派到我班来搞工作的,有些同学因为他不是班主任而不听他的话。姚随之举了一个例子,例子还没讲完,涉及到此事的黄便拍马赶到杀了出来,对姚予以反击。致使姚与黄争论起来,姚认为黄目中无人,眼里根本没有他。黄的行为与刚才劳动时陈的发怒之言没有联系,至少两者在外部没有联系,虽然其内部有共同之处。后来黄在争吵中占了上风,他一概否认曾对姚有过不服从的态度。周老师截住了这个尴尬的局面,之后沈宣布散会,陈、黄等人留下来个别交谈。
五彩斑斓的晚霞美丽极了,令人赞叹不已。广播里传来《颂歌献给毛主席》的歌声,我听了不禁心潮起伏[注]。我想:歌曲往往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每当唱起某个以前唱过的歌,我们就会联想起当时的岁月,当时的情景,当时的人和事,当时的所见所闻,当时的喜怒哀乐,甚至当时的四季气候等等。
今天收到弟弟的来信,说是22日要到我这里来玩。
晚饭后没有集体活动,画图。刚下来的前两天还有蚊子,现在早已无影无踪了。
晚上碰到陆正与陈在谈话,陈对陆说,现在班里有许多人对丁很有意见,至于丁到底有什么缺点,陈也说不清楚。陈还扬言说要打丁,并说此举会得到班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支持。陈说对陆没有什么成见,陈还说,在那天晚上的义务劳动中,有人表现一般,但到了结束时,他们最后检查了一下拣剩的棉花,好像功劳就全归他们了。我认为陈的这个说法很幼稚,但有的人听了会信以为真,别有用心的人也会钻空子。
九时熄灯。

注:在一九七五年,我最喜欢听的歌曲就是这首女高音独唱《颂歌献给毛主席》,歌词有两段:

东海扬波红日升,南岭起舞飘彩云;珠穆朗玛雪峰献哈达,草原上赞歌唱不尽。啊……毛主席,大江南北留下了您的足迹,五湖四海回响着您的声音,您指引革命航船乘风破浪,您和各族人民心连心。
红梅傲雪报新春,高山松柏万年青。马列主义光辉普天照,毛泽东思想暖人心。啊……毛主席,教导我们团结起来争取胜利,亿万军民斗志昂扬心向北京,我们高举起革命的红旗,我们永远跟您奋勇前进。

我认为这首歌是一九七五年的标志性之一,可列为当年歌曲排行榜之首。一九七七年间,我曾在西藏中路新华书店(后改为音乐书店)买过一张含有这首歌的薄膜唱片(0.30元),用以存念。后来唱片弄没了,不知道唱这首歌的女高音是不是张越男。

十月十九日 晴 日
早上五时四十分起床。
今天是场休,上午到外面去画铅笔风景。
中午饭后洗了头等。
下午写了一篇通讯稿: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技校美工班的师生来到了红星农场十五连参加学农劳动,锻炼思想。
稻子金黄,棉花飘白,我们看到社会主义的农场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们更感受到农场的广大革命职工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他们学理论、评《水浒》;学大寨、促大干,努力改造世界观,这些都给我们以极大的教育。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全国上下由此掀起了评《水浒》的热潮。开展对《水浒》的评论,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研究,重要的是它对于我们党和人民在现在和将来、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下去,都有着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来到农场后,继续投入评《水浒》的运动并且积极配合所在连队一起开展。我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连队一起出了一期评《水浒》漫画专栏。漫画这种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善于从冗长的情节事态中用简洁的笔调勾画出事物的本质。我们的一些师生经过几天的工作,画了二十多幅漫画,有的反映了宋江的奴才和刽子手的真面目;有的反映了宋江和高俅这两条地主阶级的饿狗和饱狗之间的斗争。等等。
《水浒》这部书的作者不惜笔墨,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以达到他宣扬“招安”,鼓吹投降的目的。我们评《水浒》,就是要揭露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揭露《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实质。
……

这篇稿子是周老师叫我写的,用于向公司的学农指挥部反映我们的情况,我写好后就交了上去。
下午二时多又背上写生夹到外面去画铅笔风景,傍晚五时回来。
晚饭后大家谈谈山海经,现已八时四十分,准备睡觉。
长征胜利结束已经四十周年了,但我们新的长征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一定要紧跟毛主席,沿着老一辈革命者的足迹走下去,要拿出克服千难万险的勇气。
“这一件事也向全世界证明了那些从事长征的人们的勇气和眼光,他们的胜利证明了要取得伟大的成就,信心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十月二十日 晴 1
早上五时三刻起床。
上午摘棉花。
下午也是摘棉花。
晚上六时半团员开会,至八时一刻结束。先由戴读了《红旗》杂志上的文章“搞好安定团结”,文章要求把毛主席关于学理论、搞好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三项指示落实到基层。
沈讲了话,要求每个团员在班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搞好安定团结,搞好学农劳动。
周讲了话,指出我们的一些同学在劳动中怕苦怕累,不虚心接受意见等问题。周回顾说他们过去学农时是怎样的认真和刻苦,建议制定一些有效的规定和纪律。
俞发言,指出了班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他说刚才沈说要对班里的抽烟现象进行抵制,团员里也有人抽烟,要先纠正。俞决心严格要求自己,搞好学农劳动。
我发言,我们现在的学农劳动与城市生活比起来是很艰苦,但为什么有的人怕苦,而有的人不怕苦,这就是看一个人有没有毅力。毅力就是力量,我们有了革命毅力,就能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红军长征靠的就是革命毅力,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我们今天学习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就是要自觉地发挥团员的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同学一起前进。
邱在发言中说,要搞好团员之间的团结才能促进班里的安定团结,尽管我们之间在许多问题上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我们所为之奋斗的大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每个团员不是都曾在入团志愿书上决心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吗?
我发言,我们每个团员都应该以大局为重,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对于同学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言行,团员有责任站出来或批评、或制止、或说服、或辩解,以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丁发言。
陆发言,要求每一个团员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向不良习气作斗争。
俞说我们团员有二十多人,占了班里人数的三分之二,应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说不能光从人多人少来看问题,在少数落后的人背后有着千百万人的势力支持着,这种势力就是旧世界的习惯势力。我们与旧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我们自己本身也或多或少地受着旧势力的影响,所以斗争必须从自己开始。
散会后,有人说我们团员开会总是揭矛盾的多,讲空话的多。这些开会时从不发言的人,会后讲怪话却很拿手。
九时熄灯。

十月二十一日 多云 2
早上五时四十分起床。
七时出工,先在仓库里拣棉花,后来到四班的田里去摘棉花。
下午十二时半出发,全班同学到农场羊毛衫厂去参加我们公司各学农技校的大会。一时多开始,到四时多结束,听取了场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红星农场是一九六一年开始兴建的)
晚上六时半,全体同学去参加拣棉花的义务劳动。九时不到结束,回家睡觉。

十月二十二日 阴 3
早上五时半起床。
上午集合开会,由沈讲话,要求加强纪律性。
今天弟要来看我,我请了假在寝室等他。
长途公交车上午经过红星十五连的时间是:
7时42分 8时42分 9时52分 10时52分
近期调整的新的时间:
7时28分 8时15分 8时48分 ……
等到8时48分一班车弟没来,我就到田里去参加劳动,摘棉花。
十时,弟与谢(弟的同学也是邻居)来到田头找我,我便陪他们回到寝室,聊了一会。十一时与他们一起到食堂吃了午饭,然后三人到周围的环境去拍了照片。下午一时多回到寝室继续聊天,三时多我到田里去劳动了,他俩将于后乘3时52分的班车离去。
晚饭后写了一些东西,九时熄灯。

注:我的二弟是七四届中学毕业生,因为我分配在读技校,所以他必然要分配去务农。所幸的是,上山下乡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从他们这一届开始已不分配到外地的农场或农村务农,只有市农。于是二弟分配到了崇明的农场,并通过关系进了长江农场基建队工作。
就在两个多月前,我放暑假时到农场去看过二弟,今天他来看我,算作是回访吧。

十月二十三日 阴 4
早上五时四十分起床。
上午七时出工去摘棉花,至十时半结束。
中午休息到十二时半出工,到一班的田里去摘棉花。今天的劳动大家表现都较好,休息的人少,休息的时间也短。下午大家一直摘到傍晚五时半才最后“围剿”完毕。
晚上六时半团员开会,会议一开始,即由陆宣读了拟订出来的团员劳动规则:做好劳动的收尾工作,互相帮助,互相督促,等等。
然后戴和周要求大家谈谈这几天来的体会和今后怎样搞好团的工作。
大家都沉默着,沉默里蕴藏着复杂的情绪。
终于邱带头爆发了出来,他说:我们团组织之所以到了这个地步,是长期以来发展的结果,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林说:我们的团组织从来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也无所谓起什么作用。
周说:虽然再过两个月我们这个团组织就要结束,但总不能现在就让它垮台。即使是两根棍子撑着也要团结起来,开展工作。
我说:我们现在的团内四分五裂,想要团结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鸡蛋想要变成鸡,没有一定的温度不行。
应和方也一起起哄。
周又问起交团费的情况,陆说大多数人这次交团费是三个月一起交的,×入团五个月来一次团费也没交。林插话说:收的人不急,缴的人急什么。周说:团员交团费应该是自觉的,是看一个团员组织观念强不强的问题。
还有人说组织生活也不要过了,引起戴的极大气愤,他说:你们对支部工作有意见可以提,但不可以说团组织的坏话。我们毕竟还是个团员,要有组织观念。大家应当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支部搞好工作,而不是光发牢骚。
陆说:我们团内的矛盾,要设法解决,开个专门的会议,把过去到现在的矛盾都摆到桌面上来谈。
周马上表示反对,他说:我们现在学农的时间很短,目前迫切需要团员发挥作用,不能把时间花在纠缠过去的是是非非上。
陆于是建议散会,并告诫大家会后背地里不要乱说,有话应放到桌面上说。
散会后团干部留下继续开会,直至九时多。
这次会议的内容大致如上,它既是一个暴露思想分歧的会;又是一个公开发牢骚的会。周本来想召开这个会订一些措施,以此来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周的美好愿望明显落空了,因为团内的矛盾不解决,想要隔空、跳过的方案注定是要流产的。

十月二十四日 阴雨 5
早上五时半起床。
早饭后,有周老师找我谈话。(内容参见上文)
参加流水线搬运砖头,一鼓作气,迅速完成任务。
然后去参加摘棉花劳动,分组摘。周布置了新的方法:在每个组内,谁先摘好就要去帮助其他组员摘。等一个组全部摘好后,才能去摘另一块棉田。团员起到了带头作用,大家相互帮助,使这次劳动搞得很好。虽然也有人发些牢骚,但没有市场。团员们基本上都自觉留下来做好扫尾工作,无形中造成了一种声势,带动其他大多数的同学坚持到劳动结束。到中午十一时半多劳动结束,这次摘的棉花也是最多的。
午休时听戴说,沈有可能在这次劳动当中就会调走,到公司去担任其他职务,我们的毕业分配他也不管了。
中午十二时半多在食堂里拣棉花,至下午四时多结束。
晚饭后,和戴随便聊聊,主要谈了团员的发展问题。我俩一致认为对于高的入团问题可以解决了,尽管高在政治上尚有不成熟之处,但也不能对他过分要求。我说团里的前几次发展工作搞得不是很好,效果不明显,这次发展最好能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戴对我的说法表示同意,他说当时在发展×的问题上他就有保留意见,但许多人都主张发展,也就发展了,发展时曾指定介绍人×以后继续帮助他。后来此事不了了之,×入团后止步不前,沈反而要戴承担责任,令戴不快。戴还谈到×的问题(略)。
写日记,现已晚上七时五十五分。
今天收到父亲的来信,其中要我写信给二弟,从思想上帮助他。

十月二十五日 阴雨 6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在食堂里拣棉花。
下午继续拣棉花。沈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规定每三个人拣一包棉花,于是有的三人组拣完后很早就跑掉了,也不知拣得干不干净,还影响了剩下来的人的情绪。我没受其影响,拣到五时才结束。
晚上六时,周和沈召集我等宣传小组开会。会议要求大家树立信心,为我们班级的“融冰化雪”作出实际的贡献,认为现在作出努力还为时不晚,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在班里办一个通讯报,希望大家积极写稿。会上落实了每个人的写稿内容,限定二十七日晚上审稿。
会后,大家到附近的十六连去看电视:“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音乐会”。
九时半回到寝室,发现钢笔遗失了,十时睡觉。

十月二十六日 阴雨 日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在食堂拣棉花。
中午开始写通讯稿,小评论《团结是胜利的保证》。
下午继续拣棉花,到三时二十分结束。回到寝室后继续写稿。
晚上六时半,全班同学在小房间听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传达。

……
干部坚持参加劳动。
三个法则:……
三个不准:不准利用劳动时间开会;不准利用劳动时间在家办公;不准利用劳动时间找社员谈话。
……
三个不争(不和农业争劳力、争电力、争资金)
四个支援(从人力、物力、肥料、××上支援)
6 整非无产阶级思想,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第二、抓好组织整顿,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1 解决“五种人”掌权的问题。
2 解决“三种班子”的问题,提高班子的战斗力。
3 ……
4 抓好先进队和后进队,使好的更好,后进变先进。
……
(八0年我国农业要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上海的前进、新海、长征国营农场,三年要建成大寨式农场。)

传达会后,宣传组成员留下来把各自的稿子写好。讨论决定提前出版通讯报,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决定把通讯报办成一本刊物。讨论了刊物的名字,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我提出来的“战地黄花”为名,周当场书写了这个刊名。周很有决心为我班的“融冰”而努力,我们自然也多出几分信心。刊物很快就油印出来,装订后先发给我们在场的人。捧着散发墨香、凝结心血的刊物,大家都很兴奋,一直谈到十时十分结束,回来睡觉。

十月二十七日 阴 1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拣棉花。
中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每天中午十一时半至十二时半是午休,还有就是晚上六时至九时这段时间可以利用。
下午继续拣棉花,至四时多结束。
和陆谈话,谈到关于发展新团员的事。陆说支部准备考虑高和×,我的看法是:高在业务上追求外,还能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这是很好的事,应当予以肯定。×的思想反复得厉害,这次下来后,×开始时抱着横是横的态度,暗地里活动,挑拨离间,支助混乱。后来苗头一轧,改变了行为,又作出争取入团的姿态。这样的不良作风如带到团里来,岂不是更加剧团内的矛盾。陆说团内邱、林、俞、王、方、于等都表示同意发展×,顾说吃不准。我说:如真要发展×,一定要找他好好谈一下,明确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提高。(其余内容参见上文)
晚饭后看报等,画速写。

十月二十八日 多云到晴 2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八时出工,在仓库门口拣棉花。出工之前,各寝室分组学习,读了《战地黄花》上的一些文章。
午饭前,周召集宣传小组开会。会上明确:第二期《战地黄花》内容是批宋江漫画;第三期是文稿,争取31日出版;第四期是“诗刊”,打算11月4日出版;最后一期临走之前出。会上确定了下一期各人的写作内容,30日交稿。
午饭后,给二弟写了一封信:

XX :
你好!
……
现在许多地方的青年都有着在政治思想上不求上进;在生活上作风不正的倾向,或许在农场这个环境里更为突出。这种势力包围着我们,从思想上来瓦解我们。有的人染上了这种习气,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污染,这种习气也不是完全不可抵制的。我们处在现实的环境里,对付歪风邪气的办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在某种时间、场合下采取应付的态度;一是在另一时间、场合下则采取抵制的态度。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不管是应付也好,抵制也好,最关键的是不要真实地染上任何坏习气。希望你坚定立场,奋发向上,这也是父母及许多人对你的希望。

风帆 10/28

中午十二时半出工,摘棉花。至傍晚五时半劳动才结束。
晚饭后看报等,开始写一篇小说《在田间》。

十月二十九日 阴 3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七时多开始按寝室分组学习,名曰对前一段学农做个小结。我组每个人都发了言,均表示要学先进,搞好劳动。
我说:这次学农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我的世界观改造仍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它使我体验了特定的社会生活,丰富了我的思想。通过劳动,使我在思想上、身体上都得到了锻炼。我决心在剩下的一些天里,进一步积极投入到这次学农中去。
八时出工,拣棉花,十时半不到就结束了。
午饭后写稿子。
中午十二时半出工,继续在食堂里拣棉花。
劳动结束后,回寝室继续写稿。
晚饭后,画人像等。高在我的速写本的扉页上题赠了一句话:

风帆:
但愿你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

晚上九时熄灯。
邱家里有事,回上海去了。

十月三十日 阴 4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劳动,摘棉花。
下午劳动,摘棉花。由姚带队,同学们对他很有看法,认为他小气,等等。劳动到四时多结束,回来后把稿子写好。
晚饭后,和周、戴、林、金等一起编印《战地黄花》第三期。等到全部装订完毕,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二时半。
回寝室睡觉。

十月三十一日 阴 5
早上七时起床。
上午摘棉花。
下午有厂里的党委、团委及技校的领导等来看望我们,开了座谈会。晚上,他们中的几个女的在我们连过夜;另几个人睡到十六连去,我校的技工班在那里学农。

十一月一日 阴 6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到七班去摘棉花。
下午到二班去摘棉花。
三时多又到二班去帮助堆稻垛,一直战斗到傍晚五时半多才结束,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可是他们班里的职工却一点也不来帮忙,同学们及周对此很有意见。
晚饭后,拟写诗稿《写给战友》,十时多睡觉。

十一月二日 晴 日
早上六时起床。
今天上午休整,七时多,沈召集全班开会,讲了一下上午休整的注意事项。
九时,团员开会。第一件事是要大家谈一下学农三个星期以来的体会和感想等。
丁、俞、顾、杨、于等发了言,本人也发了言。
我说:戴这个寝室在昨天的劳动中,团结一致,集体行动,互相帮助,这个作风和形式很好,值得其他寝室学习。另外,在以后一些天的劳动中,我们不但要从同学身上吸取好的思想,更要以身作则,以团员的先进性来带动和感动同学。
第二件事是讨论发展新团员的问题。由陆逐个提名(写过入团申请报告的)予以讨论,首先是金。于发言,说金进技校以来表现较好,这次学农劳动表现也不错。俞发言,说金思想反复较多,但主流是好的。……
接着讨论高。应发言,认为高已符合条件,可以发展。丁发言,认为高一贯表现较好,学习认真,在政治方面有显著进步,这次劳动中的表现也较好。我发言,高在业务学习上努力认真,在政治上进步很快,同意发展。
还讨论了崔、胡、张等人,大家一致反映他们的表现都较好。十时半多会议结束。
中午十二时半出工,到一班去摘棉花。
晚饭后写诗稿,后来去帮助出版《战地黄花》第四期,弄到夜里十二时睡觉。

十一月三日 阴 1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仍然到一班去摘棉花。许多人都关心起几号能回家,有些人还为此闹起情绪。他们表面上的借口是:天气转冷,衣服没多带;钱和粮票不够用了等等,其实思想深处还是想尽快脱离艰苦的劳动环境。
下午继续摘棉花。
晚上写诗稿《想起十月的炮声》,到十一时多睡觉。

十一月四日 多云 2
早上六时多起床。
上午劳动摘棉花。
下午继续摘棉花。

出工

哨音一响,
忙把花袋围上。
来到田野,
更觉秋高气爽。
道道林带,
但见地阔天广。
棉飘银雪,
还看稻翻金浪。

晚上和周等一起出版《战地黄花》第五期,“诗刊”。九时多睡觉。

十一月五日 阴雨 3
早上六时起床。
上午拣棉花。
下午继续拣棉花,到二时多结束。三时多在食堂里放映电影《小螺号》。
晚饭后画人像,至九时多睡觉。

十一月六日 阴雨 4
早上六时起床。
早饭后,全班集中开会,沈讲了今后几天的安排:八日上午写小结,下午到场部去听理想教育。九日上午评比,下午大扫除,休整。十日上午乘十时半的船走。接着周、瞿也讲了话,他们在讲话中都强调学农以来,大家都表现不错,在最后的几天里要特别注意遵守纪律,搞好同农场职工的关系,不要出事情。
上午八时出工,拣棉花。
下午依然拣棉花,三时半结束。
晚上开始写一篇散文《棉花赋》。

十一月七日 多云 5
早上六时起床。
七时出工,拣棉花。
午饭后,十一时四十分至十二时一刻,与应、高、戴到周边的环境里去拍了照片。我和戴还爬到稻垛顶上拍了一张照片,由此想起七二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在欢迎宴会上奏的一支美国曲子,名叫《草堆上的火鸡》。
下午继续拣棉花,至四时一刻结束。
晚上写稿子,到十时一刻睡觉。
夜里老鼠多极了,不得安宁。我们寝室的门前堆着数根伐下的树干,有一次在其中看到有老鼠公然在光天化日下出来活动。

十一月八日 晴到多云 6
早上六时起床。
早饭后集合开会,由沈讲了写小结的五个要点,即:学习、劳动、纪律、卫生和安全。
上午是写小结时间,我用此时间写了给《战地黄花》的稿子。
午饭后休息,然后乘十二时二十七分的班车,到普陀区五七干校去参加学农技校的大会。由红星农场的领导、某连副连长、某厂团书记先后对我们进行了革命理想教育。之后,在红星农场学农的四个厂的技校——毛四、毛十二、被十二、化七共同向场党委敬送了感谢信(信是我校周老师起稿并用毛笔书写的,内容参见上文)。场党委副书记代表农场向我们回赠了鼓励信,赞扬我们几个技校在劳动中的表现都不错。之后,场里的文艺小分队为我们作了慰问演出,最后放映了电影《地雷战》。乘傍晚五时二十分左右的班车回来。
晚上写好稿子,写日记,现在已九时四十分。
到小房间去帮忙出第六期、也是最后一期《战地黄花》,并忙中偷闲地把小结写好。

小结

在农场的学农结束了,学农结束照例是要写小结的,写些什么呢?那就有多少写多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且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一个团员在艰苦的环境里呆不下去了,做了一个可耻的逃兵。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对待劳动的态度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得问题。我也是一个共青团员,我应当怎样对待这次学农劳动呢?首先我要在思想上不做革命的逃兵;第二我要向一切真正的革命者学习,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自己的意志,在劳动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我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到农村来确实艰苦了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它;我们知识分子下来参加农业劳动确实困难多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去战胜困难。回顾下来以后自己的表现,第一点我是做到了,即没有在思想上做革命的逃兵。第二点我做得还很不够,况且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既然做得不够,就有待于自己继续努力。在这个方面,有的我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有的认识将会对我的世界观得改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在这个方面我还是有所收获的,并且有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真切味儿。这次小结就写到这里,以后经过一定的时间,经过一定的思考,有什么新的体会,再写吧。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凌晨一时三十分写于红星农场十五连

到第二天凌晨一时三刻我去睡觉的时候,还剩下周、戴、邱、林、王在现场忙碌,包括拟写向十五连致感谢信的事等。

十一月九日 晴 日
早上七时一刻起床。
早饭后,各寝室小组开会,每个人逐个读了自己的小结。之后,大家推举我和高到班会上作小结发言。
小组会后,集中开班会。我等各小组推出来的人在班会上作小结发言。之后,由各小组分组讨论提名学农积极分子和表扬名单,交由老师协商后回上海公布。
十时左右,和高、应到周围去散步。
午饭后睡了一觉,下午二时多起来。
团里组织团员拍照片留念,拍完后又没事了,和应再去散步。

临别有感

秋水寒,
落叶飘零南飞雁。
南飞雁,
路边黄花,
依然娇艳。

学农时日忽然过,
依依不舍在田间。
在田间,
稻垛一线,
棉田成片。

晚饭后,在食堂里参加十五连和我班联合举办的联欢晚会。会场内外挤满了人,小太阳格外的明亮,锣鼓敲得震天价响。
晚会开始,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老王讲了话。他赞扬了我们在学农中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和取得的成绩;感谢我们为连队的“三秋”工作及“农业学大寨”运动所做出的贡献。(在劳动的其中一项,我们共为连里摘了三万多斤棉花。)
我校领导瞿老师讲了话,他感谢连队的广大职工对我们学农劳动、开门办学的支持,表示要学习连里的广大职工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干、苦干的革命精神。
我们同学的代表田发了言。
之后,我班向十五连送了感谢信,由邱宣读。十五连也向我们回送了感谢信,勉励我们在今后的革命工作岗位上发扬成绩,永远前进。
然后开始上演我班和十五连一起演出的文艺节目[注]。联欢会自始自终洋溢着热烈、欢快、友好的气氛,这是十五连的欢送会,也是我们的告别会。八时半左右结束。
回寝室收拾了一下东西,九时半多熄灯。

注:遗憾的是当时没把文艺节目的内容记录下来,只记得我班的顾弹过琵琶独奏,至于弹的曲子是《春江花月夜》还是《十面埋伏》,或是别的,就记不清楚了。
有些历史的细节,一旦遗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十一月十日 晴 1
早上四时四十分起床,打包,至五时半不到把行李收拾完毕。
看天边,灰黑的天空里只有一颗启明星,显得格外的亮。
吃完早点后,天已渐亮。在满天绚烂的朝霞里,跃出一轮红日,耳畔又响起《东方红》的雄壮乐曲。
十五连啊,我们在这里战斗了一个月,此时此刻就要离开它了,心中的离情别绪乱纷纷的。你看,那周围的一切是多么的熟悉,各种景物无不在钩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最后一次看看我们住过的寝室吧,里面只剩下空空的铁床。
到公路上集合,把背包都扔到行李车上去。六时半,汽车来了,我们就乘车走了。那高高的水塔;那红顶的瓦房,都渐渐远去,别了,红星农场;别了,十五连。
车子奔驰在深秋的晨光中,朝阳如金般地镀进车厢里。窗外望去,广阔的稻田,稻子已收割完毕,留下空旷的田野给人们又开辟了一个战场。
七时一刻,到达南门。下车后,我等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去看了看。八时多,行李车来了,搬下行李后就地待命,团员们在江滩上又是一番拍照留念。
十时许上船,十时半开船。
(船票:上海市内河航运公司 普通客票 南门港—吴淞 票价0.55元 航次546
七五年十一月十日上午十点30开)
中午十二时四十分船靠吴淞码头,上岸后,厂里有车子来接我们。下午一时多,乘车离开码头。
我在平凉路、隆昌路处下车,转乘25路,到家二时许。
……
晚饭后,把各期《战地黄花》装订成合订本,封面之前已由周老师特别书写好。在扉页上给自己题了词:

长记战地度劲秋 犹闻黄花分外香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晚题
风帆

注:到农场的第一天(10月12日),买了饭票30斤(每斤0.16元,计4.80元),同时买菜票5.20元。
10月26日加买饭票5斤(每斤0.16元,计0.80元),同时买菜票4.20元。
从10月12日至11月9日共29天,平均每天用饭票一斤二两;用菜票0.32元。
我在学农期间的伙食费总共用了35斤粮票,15元钱。
当时我们读技校第二年的每月津贴正好是15元钱。

附记——
在我们学农的红星农场十五连,连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老王无疑是我们学农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物。以上文稿及日记中多次提及老王,这里再引用一段《战地黄花》第一期上笔名“昴星”的文章:

榜样的力量
……
在我们拣棉花的劳动结束后,十五连的党支部书记、指导员老王仍然没有闲着,他披着衣服,戴着老花眼镜,坐在我们拣剩的棉花铃壳旁,仔细地拣着,从被我们扔掉的铃壳里又拣出好多的棉花。
我们的同学都被王指导员的这种革命精神打动了,怎么办?这是检验我们学农态度的大问题。“返工!”大家一呼百应,在王指导员“身教重于言教”的精神鼓舞下,我们全体师生齐动手,在灯下仔细地把我们拣过的废弃的铃壳重新拣了一遍。最后,我们从中拣出的棉花虽然不是很多,但在思想觉悟上,我们的收获却非同小可!
……

我们学农是十一月十日结束的,仅仅过了十多天,我就在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文汇报》第三版上看到一篇关于红星农场的长篇报道,其中有一段竟然正是说的我们刚刚学农过的十五连的事,殊感奇异:

由于红星农场各级党组织的重视,现在农场各个连队逐步建立了一支支不脱产的文艺宣传队。原来十五连的党支部书记老王对文艺活动不感兴趣,业余时间规定青年不许看电视和开展文体活动,怕他们晚上睡得太晚,影响第二天的生产。他每天督促青年早些睡觉,结果青年们睡在被窝里发牢骚,感到生活很枯燥。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老王开始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他组织青年成立了一支三十五人的连队业余宣传队。一到晚上,各宿舍歌声飞扬。食堂里,灯火通明,正在紧张地排练连队战士们自己创作的歌舞朗诵剧《歌唱英雄孔宪凤》,团支部书记小时扮演英雄孔宪凤,老王坐在排练场亲自观看,那“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嘹亮歌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排练场周围的人群是里三层,外三层,大家纷纷被孔宪凤的英雄事迹所感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连队文艺活动,十五连青年们的业余生活安排好了,精神更加振奋,人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政治空气浓了,在今年的早稻单季超《纲要》的基础上,粮食产量又获得了好成绩。老王乐呵呵地说:“开展不开展文艺活动是大不一样啊!”

到了一九七七年前后,又在报纸上看到了红星农场十五连的报道(这份剪报我尚未找到):该连发生盗窃事件,连里的有关人员对嫌疑人进行了刑讯逼供,致使一名知青不堪忍受服农药自杀身亡。崇明法院审理了这桩案子,最后,该连的党支部书记老王也因负有罪责而被判刑入狱。看了这篇报道后,我觉得非常错愕。
人的命运真是……

2007年5月25日


表情: 作者:linou 时间 2007-5-31 23:31:30 序号:756
^_^!
回复内容:
  日记是一个观察者的真实记录,也可见此观察者的心态!

我是被观察者之一,现在知道自己当时被如此观察,是喜?是惧?百感交集!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 2006-2008 *东方文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