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日记文献之一 一本红色的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32开日记本 50年代的真诚和激情 1956年1月10日 下午20点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见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我们京剧院的54位同志很荣幸的握到了英明伟大毛主席的手。 这是我和同志们有生以来最荣幸的一天,也是难忘的一天。 1958年5月14日 上午九时起床,十时化妆。 天公真不作美,雨是由小而逐渐大起来,你看戏还未演,很多观众大部分已经让雨淋得头上身上都湿了。我们同志出发前已决心不要说下雨,就是下刀子也演出。台上还有油布遮盖,可是观众这样从头看完不都要淋坏了,犹(尤)其是一些老大爷和老大娘及小孩们不要淋出毛病。看着他们在雨里淋着实在不忍,可是怎么办?童芷苓同志灵机一动,想起身上雨衣可以给几个人挡一挡雨,她向我一提,我说很好,你自己去给吧。她迅速的到台下对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家把雨衣掉(丢)了过去,立刻听到台下一部分农民的掌声,为芷苓同志这种见义勇为热爱农民兄弟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以鼓掌而赞许,由于这一行动带动了群众,立刻看到一件两件几十件,也就是所有的雨衣都丢下台去,有的连雨帽都丢下去了,又是一阵普遍的掌声。我看到了革命大家庭的真真(正)的阶级友爱,听到掌声就像孩子作了一件好事受到家长或教师的表扬,心里所感受到的愉快和兴奋交织在一起,我当时被感动得流了眼泪。演员的觉悟真真(正)的提高了,才有这自觉的行动。一共演出三叉口、樊梨花两个节目,虽然戏演得不太精彩,但观众没有一个走的,而且越聚越多。战士们看过戏后马上开始行动──挖泥、填土,他们这种忘我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我们一些同志,来支援工地的工人拉住云龙同志的手说∶“你们太好了,我们只有加紧劳动来报答你们。”今天这场演出意义太大,收获很多。 这是位50年代上海京剧院行政领导人的日记,从中可以看到文艺工作者真诚进行思想改造的过程。不知那几十位和毛主席握过手的同志当晚有几位没舍得洗手?但这份真实的情感是不能让后代们一笑了之的。而雨中丢雨衣的动人场景,更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发自内心的行为,没有策划,那么朴实,人们得到的就是那种“像孩子作了一件好事受到家长或教师的表扬”的愉悦。在这儿,我看见了名角的人性,也看见了人世间中人性的反馈。 一本红色的封面有“工农日记”字样的32开日记本 “工农日记” 小资情调 这本日记的扉页上写着一篇有意思的文字,先来看看∶ 生平志愿(指找对象方面) 为了考虑本人的今后生活能过得幸福、美满,根据目前的情况特定出两项原则、六个条件作为考核对象的条件。如果能符合我的两个原则和四个条件者,均可作为本人的爱人,符合本人的两个原则六个条件者即可作为本人追求的对象──结婚。如不符合者一律不予结婚。做朋友者不在此条件内。现把条件和原则分别列在下面作为根据∶ 原则1、政治清楚(指有工作者);2、会操持家务,最起码能编结绒线者。 条件1、文化程度在初中二以上(并能继续求学者);2、年龄同本人完全适合(即不低于本人三岁、超过六个月者);3、外貌端过(无明显残缺者);4、态度大方文雅(即不烫发、要打辫子者);5、眼光标准(不戴近视眼镜者);6、口齿清楚(不是苏北扬州人者)。 附带条件1、胸部发达者更佳;2、家庭情况富裕者不计较。 订于59.10.1 日记主人曾自学高中向往大学,但他最终只能在工厂做工人。他说“一生中最为失意的一件事就是缺少一个真心的伴侣”。他的条件够得上《格调》中的中产阶级。但他记载了曾因打一位叫惠芳的女性遭到领导的批评,并称他恨她所喜欢的那个同济大学“四眼狗”。他日后会怎样呢?他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原则”吗?他会在打人不犯法的年代泄私愤痛打“四眼狗”、再踩上一只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