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记忆之拉练(2) 锋 凡 一九七二年三月,我参加的第二次拉练即将开始。此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林彪事件后,报纸、电台上正对“刘少奇一类骗子”(林彪在公开报道中的代名词)进行大批判;我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帝国主义的头子尼克松总统就在上个月访问了中国。 三月十日,校革会对广大师生作了野营训练的动员报告,并且向我们学生的家长发出了通知: 关于野营训练的通知 ×××同学家长: 为了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11.24光辉批示,接上级指示,我校73届、74届、75届师生组成杨浦区学生7209团,将于三月二十一日出发进行野营训练,为期二十天。希望家长能教育子女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严格遵守革命纪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拉练,并为子女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参加拉练的师生每人应交伙食费八元;粮票二十五斤(其中五斤为预付,等补助粮发下后退还);油票三两,请在三月十五日前交给本班负责老师。 拉练时要随带被子、雨衣、塑料布、替换内衣、鞋子(两双)、餐具、脸盆等物品,以及随带一天的干粮。 此致 革命的敬礼! (家长如需要向工作单位暂借子女的拉练费用,可凭本通知去商借。) 上海市××中学革命委员会 1972年3月10日 十三日,各班级成立了拉练领导小组,我也被选入其中,讨论拉练的有关事项。这次拉练允许有特殊困难的同学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可不参加,最后我们班级五十六名同学中,计有三男五女八名同学不去。 十六日,学校又进行了拉练的思想教育。会上宣布了这次拉练的组织编制正式成立,我们班级序列在“杨浦区学生野营训练7209团”三营八连之中。 十八日,连部召开行前誓师大会,班级和个人的代表发了言;连长、指导员讲话,对大家提了要求和希望。 三月二十一日,晴天。上午七时,我们背着背包等行李到学校集合,七时半,拉练的队伍出发了。仍然是走到复兴岛,轮渡过江。沿上川公路行至金家桥,然后掉头沿杨高公路北上。 途中,班主任老师来找我,说已把我推荐到营部去当文书。我既感激老师的厚爱,又忧虑不知道怎样做文书工作。离开自己熟悉的班级同学,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吧。 中午十一点多行至高行,在解放军某部的营房里吃了我们自带的干粮。午餐时,班主任老师领我去与营教导员冯老师见了面,冯在学校里是十班的班主任,他还是校革会的委员。午餐后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行军。 过了高桥镇,往北走到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在经过路边一处“太平天国烈士墓”后,我所在的班级连队就要到达宿营地,班主任老师过来叫我前往营部去报到。我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离开了自己的连队,赶到队伍的前头。见到了两个工人师傅,我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一下,就跟着他们一起走。营部设在九连,我们的队伍于下午四点一刻到达高桥公社新农大队宿营。 到了宿营地后,我首先就遇到了九班的孙同学,他说现在是担任副营长的通讯员,随先头部队到达这里。营部由营长、副营长、营教导员、财务、文书及两名通讯员共七人组成。营长姓李,中等身材,办事干练,态度和蔼;副营长姓董,身体强壮,脸黑,有络腮胡子;管财务的工人师傅体型微胖,他们三人年龄均四十岁上下,都是上海玻璃机械厂派来的。我们学校的工宣队也是他们厂派驻的,该厂附设有游泳池,学校组织的游泳活动当然就都安排到那里进行。我们还到厂里去劳动过,中午吃饭时,听说潘国平已下放回厂劳动,我们便到木工间去看看这位当年的“工总司”潘司令是什么样子的。食堂外面的大批判专栏上张贴有批判潘国平的文章,其中把他如何在上海舞蹈学校娶芭蕾舞演员做老婆也拿来说事。 营部住得房子较好,营长的通讯员是十班的潘同学,我们几个本来都不怎么认识的异班同学,这下都熟悉了起来。 晚上,营部召集各连的连部人员来开会。各连汇报了当天行军和宿营的情况;明确了一些工作的联系制度等,还商定了明天的活动安排。 这次拉练的队伍编制与去年略有不同,我们三营下设三个连,连以下不再分设排和班,而以学校里的每一个自然班级代之。七班、九班、十班组成九连;二班、三班、十一班、十二班组成十连;我的班级所在的连,番号由原来的八连改为十一连,由一班、四班、八班组成。(另外,五班、六班、十三班、十四班、十五班编入四营。) 各连都设有连部文书,九连的文书是七班的一吴姓女同学;十连由二班的班主任张老师(女)兼任;十一连由八班的班主任徐老师兼任。我与他们见面认识了一下,便于今后工作联系。 三月二十二日,晴到多云。早餐后,上午八时半,全营集合队伍前往高桥烈士陵园去扫墓。为了解放大上海,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年不知有多少解放军战士为之作出了流血牺牲,他们将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怀念。 下午,有解放军驻地某炮兵部队的领导主动来我们营部探望,热情地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或解决什么困难,使我们倍感人民子弟兵的可亲可敬。 与营长及通讯员一起到十一连去商谈工作,十一连的连长是个广东人,我的班主任老师则担任副连长。接着召集八班的同学开会,营长讲了话。 回到营部不久,有团部的人员来联系工作。其中的张同学在学校里是红卫兵团团长,他与我谈了一些问题。 之后与营长一起拟定了一个讲话提纲。 晚饭后,我们全营师生到解放军炮兵部队的营房去看电影,放映的是根据样板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拍摄的彩色影片,使大家又受到了一次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三月二十三日,阴有雨。上午,我与通讯员潘同学到团部去。走到半路,正巧碰到团部政宣组的人,于是由潘一人去团部,我陪团部的人回来,把以团部名义写的致解放军部队的感谢信交给了营长,这时我们全营的师生正在解放军驻地听部队首长做关于加强纪律性的教育报告。报告之后,由我们营长讲了话。 再后来,我们参观了解放军战士为我们进行的高射炮操作演练。我原来一直以为高射炮打飞机,是各自用炮弹一发一发的对着飞机射击。听了介绍后,才知道由每四门炮组成一个方阵,同时对一架敌机开火,形成一个火力网和杀伤面,能更加有效地打击敌人。 副营长及通讯员孙同学等先头部队下午就已出发,前往下一个宿营点。我抽空看了这次拉练的总路线图。以庆宁寺为出发点,第一站到川沙县高桥,行程为二十公里;第二站到川沙县合庆,行程二十一公里;第三站到南汇县祝桥,十五公里;第四站到南汇县万祥,二十公里;第五站到奉贤县奉城,二十公里;第六站到南汇县坦直,十八公里;第七站到川沙县黄楼,二十公里;最后一站回到庆宁寺终点,二十三公里。总体看下来,与去年我们拉练的行军路线大致相同。 到达每个站点,还有一份全团各营、连宿营点的分布图。这份油印件在每次行军、宿营前由团部统一下达到各营营部。在宿营点分布图上,标有公社的地理位置;各大队的队界;周边的公路及名称;田间小路及桥梁;供应点及下伸店等,以及团部、营部及各连的驻扎点,还要特别注明生火做饭用的灶头位置。就现在这个站点的宿营态势来说:以高桥镇为中心,团部设在镇的附近镇北大队二小队;一营营部设在镇东面的联星大队四小队;二营营部设在镇北面的顺建大队四小队;我三营营部在镇西北的新农大队十小队;四营营部在镇西南的陆凌大队四小队。各营下属的各连则分布在营部的周边。在我们之前已有多批次拉练队伍走过,可以说在行军路线及宿营点安排等方面已有相当的经验和成熟的体制,足以保障拉练的顺利进行。 三月二十四日,多云到晴。早上五点钟就起床了,打点行装,收拾房间,早餐等。七时十分,我们离开驻地,来到公路上,集合全营队伍随全团人马开始行军。 下午四点到达川沙县合庆公社,我营在庆星大队宿营。营部住在一个有围墙的农户家里,环境甚好,住所外隔了一条小河就是公路。 各连每天都要填写一份“宿营报告”,如果是行军,要写明行军人数,其中是否有伤、病、掉队的;行军途中的情况及处理措施;出发及到达的时间;住宿点的名称及情况。如果是宿营,则要反映住宿期间的好人好事和执行纪律等情况。 到十连、十一连去取“宿营报告”,同时传达了营部的有关指示。(九连与营部住在一起,随时可联系。)然后到团部去,汇报了我营的情况并带回团部的有关指示。 今天的行军,走得很吃力,晚上八点钟就睡觉了。 三月二十五日,晴天。上午,营里的全体师生都到合庆公社的礼堂去听农村的“三史”教育报告。我与孙同学没有去,在阳光灿烂的院子里,我俩在当中一张小桌子上分别写了一些东西。之后孙同学抽空对我谈了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后来谈到文学,孙说他非常喜欢诗词并且喜欢写诗,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使我也跃跃欲试。一年以后,我在学农中看到学校的《学农战报》上刊有孙同学的一首题为《学农生活》的诗: 金黄的菜花啊,三麦的绿, 你显示出大地的春意; 学农的战士啊,光荣地兵, 你证实了五七指示的英明。 …… 下午与孙同学到各连去了解执行纪律及好人好事等情况,并传达了明天晚上进行夜行军时通行的口令。之后到团部去了一下。 学校里设有红卫兵团,简称“红团”。每个年级为一个营,孙同学是我们年级的营长,我只是红卫兵的普通一兵,与孙又不在同一班级,所以之前我与他不是很熟悉。因为拉练,我才得以与他接近。孙同学像战争年代的军人或游击队员那样打着绑腿,绑带从脚踝到膝盖处一圈一圈扎紧,如此装束,独一无二,看上去愈发显得英姿勃勃。孙同学不光工作能力强,还热情、开朗,对同学非常友好。他抽空会到炊事班去帮忙干活,也会把《水浒》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特别是他在工作上给我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甚至于对我的个性改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营部的文书、通讯员以及连部的文书、通讯员相互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加上本来就没有太多的事要做;又由于我生性内向,怯懦,没有经过大世面,因此,在我做了营部文书之后,内心一直有一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孙同学就耐心地开导我,要我趁此机会锻炼自己的品格,大胆地开展工作;对工作要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要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待人接物的风度等等。他还带我一起下基层,言传身教,使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接下来说些题外话。我们中学毕业后,在一九七四年春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季节里,在北站送别同学好友赴农村插队落户之际,我与孙同学曾偶然相遇,交谈了几句。后来我在读技校时,得知厂图书馆的管理员就是孙同学的姐姐,并由此知道了一些孙同学的身世及后续情况。孙同学家境贫寒,自幼失去父母,由姐姐拉扯大。中学毕业时,孙同学因为是当地户口,(我们学校周边有许多农田农舍,隶属于宝山县五角场公社××大队。)学校不管分配。孙就自己找到“轻校”去做勤杂工,工余时旁听学生上课。粉碎“四人帮”后,孙同学进“旅游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进“和平饭店”工作。后来到香港培训;职级晋升;结婚生子等,再后来到澳大利亚去发展。可以说,孙同学是我们这代人人生自强不息的典范之一。 三月二十六日,晴天。继续宿营,上午处理了一般的事务,抽空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奶奶: 你们好,近来身体好吗? 我于21日出来拉练,已有五天了,我一切都很好,请放心。 祝 身体健康! (署名)26日 到镇上将信寄了出去。在镇上,有团部警通连的同学在那里把守着,不准同学们去买东西。 因为今天夜里要进行夜行军,大家下午都在宿舍里睡觉。这下要记取上次的教训,睡不着也得睡。起来吃了晚饭,本来打算夜行军的时间采取临时紧急通知的办法,后来营部决定还是提前通知为好,于是我与通讯员分头到各连去传达。之后,营教导员冯老师及通讯员等人把几个身体不适,不宜参加夜行军的同学护送到团部去。过了一会,我们就继续睡觉。 三月二十七日,晴天。凌晨三点起床,收拾行装,赶到公路上集合。三点半,大部队就出发了。这天是农历二月十三,一轮明月朗朗高悬,还有星斗满天。大家都睡好了觉,像上足了发条似的精神。相比于去年的夜行军,不光是人长大了一岁,从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中走过,就觉得今天的夜行军真如游玩般轻松。日后写过一篇小文,如下: 夜走祝桥 我们穿好衣服,打起背包,将屋子收拾了一下。尽管大家轻手轻脚、细声细语,隔壁的屋子里还是传来了房东大娘的声音:“啊,你们要走了吗?啊……” 随着电灯开关的声音,营长跨进了房东家去:“大妈,是的,要走了。” “这会儿到那里?” “到祝桥去,在你们这里添了不少麻烦,真对不起你们。” “唉,没什么,没什么,……” “你们对我们真是太照顾了,……” 我跨到了门外,听着屋里传来的窃窃说话声。我振了振精神,顿时觉得乡村的夜晚凉爽极了。困意早已消退,四周静得很,棵棵柳树向大地投下灰色的影子,眼前的一条公路卧龙般地躺在那里。我走到河边的踏脚石板上,用毛巾慢慢地搅动着河水,“哗哗”的声响传了开来。我抬头望了一下深蓝色的天空,密布的繁星在跳跃着;银盘似的月亮挂在树梢,大地的一切都溶合在那乳白色的光芒中。一颗流星从北向南一划而过,夜色真美好。 我们吃过饭后便整装向公路走去,此时公路上已是人影绰绰。我们的队伍到达集合点后,休息了一会儿。凌晨四点多钟,行军开始了,我带着快意,精神饱满地向前走着。远处不断传来阵阵的狗吠声。月亮掉进了路边的一条河里,在追赶我们前进的步伐。路边的树影接二连三地向后退去,前进着的队伍只听得“嚓嚓”的脚步声。 公路的一边浮起了弥天大雾,白蒙蒙的如百万天兵下降。我们的队伍如巨龙般地穿过迷雾,朝前奔驰。 随着第一声嘹亮的鸡鸣,开始引起了美妙的大合唱。星星慢慢地熄灭了,月亮悄悄地爬下了树梢,东方的天边现出一条白带,发出微微的光亮。农田和房屋渐渐地显出暗淡的轮廓,天快亮了,我们的心情兴奋起来。 一会儿,东方开始呈现血色般的霞光,金黄色太阳在朝霞中时隐时现。浓雾在田野、河流、树丛、道路上弥漫,朝阳忽然扑的一下,跃出了天边的云霞,冉冉升起,将光芒普照大地。白雾染上了阳光的红色,与绿色的田野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美丽的图画。 天亮了,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如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嫩绿的秧苗伸开双臂,迎接着又一个黎明。春风拂煦,柳枝缀满嫩芽向我们招手,一群鸟儿“叽叽喳喳”地向我们致以春的问候。朝阳柔和地洒在我们充满笑容的脸上,我们贪婪地欣赏着这美好的风景。我想,如果能把眼前的景色写成一首诗该有多浪漫啊。 阳光照征途,春风送向前。眼前的道路仿佛变得宽阔了;我们的步伐迈得更大了。春天虽然来了,但阴暗角落里的残雪依然不肯退去,扫帚不到,它们不会自动跑掉。 宿营地的联络员来接我们了,他高兴地对我们营长说:“你们辛苦了,胜利属于你们。”他用手指着前方,“那里就是你们的宿营地。”我们的目光合并成一束视线,顺着他的手势看过去,看见了那桃花盛开的村庄。 之后还为此写过一首打油诗,如下: 夜行军 皎洁圆月挂天空,眨眼繁星布满穹;深夜惟有四周静,大地微微起阵风。 哨子声声多急促,手电光闪破夜幕;野营战士练本领,动作如兔又如虎。 四周时闻狗吠声,不知何人出行早;战士回答最豪迈,野营训练斗志高。 银色月光洒满地,队伍集合公路中;水中明月伴我行,战士前进力无穷。 春风吹拂心舒坦,倦意悄然都遣送;和平麻痹要不得,思想警惕不放松。 路旁树影留不住,战士队伍紧相连;步步踩在革命路,个个脚印贯红线。 公路延伸无尽头,队伍奔驰在征途;战士自有苦乐观,困难再多也克服。 胸怀祖国望世界,艰苦奋斗最光荣;无产阶级后来人,不怕革命担子重。 道路曲折绵绵长,团团雾气渐渐浓;领袖指路不迷航,我们奋勇往前冲。 雄鸡一声天下白,空气清新舒展胸;战士精神更振奋,迎来霞光东方红。 晨雾弥漫遍田野,一轮红日冉冉升;江山如此多娇美,保卫祖国志成城。 金光大道阳光路,前进步伐胜利歌;战士到达目的地,完成任务齐庆贺。 上午七时半,部队到达南汇县祝桥公社,我们住宿在凌路大队。这次营部没有专门的房间,就与九连×班的男同学睡在一间大屋子里。 上午,我与孙同学一起到十连、十一连的驻地去联系工作。经过夜行军后,各处的同学大都已睡觉,在路过我班女同学寝室时,我看到自己暗恋的女同学竟然还没睡,她朝我看了一眼,顿时令我心旌飘摇、心潮起伏、心动不已。在回来的路上,但见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春气缭绕,四周恬静;田野广阔,庄稼簌簌,我陶醉在这迷人的乡村风光中。一路上我与孙同学谈了很多的话,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下午,大家都睡觉休息。我不想睡,便一个人跑到野外去闲逛,百无聊赖,消磨时光。 晚饭后,我拟写了一个发言稿给营长。在宿舍里,×班的同学闹哄哄地有的在吹牛;有的在打派司(打牌)。我却趁他们热闹的时候早早就睡觉了,我怕等会儿关了灯睡不着。因为我睡在屋子的最里端,靠近的墙壁上有个木架子,上面放着房东家的一只骨灰盒,我视之极为害怕。说给营长听,他就嘲笑我说:死人有什么好怕的,活人才可怕呢。他说他五十年代初在福建当兵,有的战士晚上站岗放哨或夜里上茅坑时,就被台湾派来的特务给干掉了。 三月二十八日,晴天。上午,我们集合队伍,与全团师生一起到祝桥公社礼堂去听忆苦思甜的录音报告。报告者向我们控诉了她在万恶的旧社会遇到的种种苦难,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斗争教育课。之后,营长代表我们三营也发了言,表示要进一步揭露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复辟阴谋,提高三大觉悟,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 下午到九连的炊事班去劳动了两个多小时。 昨天夜行军后,发现吃饭用的调羹不见了,也没找到。我就去折了两根树枝,去皮,截成筷子长短用来吃饭,也不错。 我到了营部后,晚上睡觉有了一个新的措施,是跟营长学的,就是用解下来的打包带把棉被的下端扎住。这样,睡觉后,脚下就不会有冷空气钻进来。保暖效果很好。 三月二十九日,晴到多云。今天继续宿营,上午太阳很好,×班的同学都把地铺下的稻草捧到门外去晒。我与该班的沈同学商量换了床铺得位置,从而使我远离了那个骨灰盒,也彻底摆脱了由此带来的恐惧感。 上午到各连去走了一圈,还到我自己的班级去与同学们聊了一会。下午到团部去跑了一趟。 晚上,发生了×班的同学与正在当地学农的××中学的同学打架的事,由连部出面予以解决。与×班的同学住在一间寝室里已相处三天了。×班的同学许多都是祖籍江北人,来自居住条件较差的区域。其中一些人不喜欢读书,言行粗鲁,调皮捣蛋。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沾染了流飞习气”。去年秋天的一天,我放学回家的途中,曾亲见他们中的一些人,衣服里面,袖筒里,都揣着约半米长的钢筋、铁条和木棍,在学校附近一条偏僻的马路上,准备与人打群架。现在接触下来,我觉得在他们蛮横的背后,其实也有许多闪光点。譬如他们性情直率,热情好客,为人大方;譬如他们讲义气,富有同情心,不恃强凌弱;譬如他们能吃苦耐劳,经得起磨难等。我吃饭用的茶缸是小号的,一缸吃完后,从来不好意思再去舔饭加菜。×班的一些同学对此却很看不下去,纷纷对我说:你吃这么少怎么够啊。劝我再去舔加饭菜,甚至有人拿我的茶缸去帮我盛。另外,还有的同学对我说:以后在学校里,如有人欺负你,你来找我们。我笑着答应了。 三月三十日,阴天。半夜里下雨,到早上雨止。早饭后,八时多,我们离开宿营点,到公路上集合全营队伍开始行军。我回到自己的班级,与同学们一起走了大部分的路程。下午三时,到达南汇县万祥公社,我们住宿在万一大队。我随即就到各连去了一下,联系有关事务,赶回来吃晚饭。 早上行军出发前,从广播里听到了谢富治同志逝世的消息……。 三月三十一日,阴天,大风。宿营,上午我到团部去取了一份文件,回来后全营开会,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发(1972)12号文件。文件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大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并论述了其中的含义和现实的意义。 下午,我参加了营部召集的各连、班级负责人的会议,布置写拉练小结等工作。写小结的要求是:1.在学会“四会”方面做得怎样;2.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执行情况;3.参加各项活动的思想体会;4.工作、学习的情况如何。 四月一日,阴天。继续宿营,上午和潘同学一起到各连驻地去了解情况,同时传达了团部的有关命令,以及明天行军的口令。下午在宿舍里开始写拉练小结。 这次我们营部住的屋子,大门上贴有一副陈旧的春联,写的是毛主席的诗句:“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字体是隶书,写得横细竖粗,扁扁的形状。书法的美感引起我对这种书体的极大兴趣,反复观赏,当时还不知道隶书笔法有“蚕头燕尾”之说。拉练结束后,我在家里就开始练习隶书,并一直保持着对隶书体的好感。 四月二日,多云到晴。上午开始行军,中午在四团镇的四团中学操场上吃了午餐,我看到赵天鹏烈士的墓就在该中学里。去年拉练曾到过四团,镇口的银杏树依然高大挺拔,绽发新芽。下午到达奉贤县奉城公社,我们住宿在觉民大队。 今天的行军,一路走下来,较为轻松。到各连驻地去取了当天的行军、宿营情况报告等。 四月三日,晴天。上午,集体到奉城镇上的奉城地区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参观。有反映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内容;有反映日本帝国主义犯下滔天罪行的内容;还有反映解放后与阶级敌人妄想变天作斗争的内容等。 下午再到镇上去,在一家简陋的电影院里看电影。放正片前,照例要先放两则《新闻简报》,然后放映阿尔巴尼亚黑白故事片《宁死不屈》。影片最后,米拉等两位女游击队员英勇就义,使我看后心情大为郁闷。 晚上,把小结写好。这次写小结与去年不同,感觉没什么东西好写。 毛主席语录 实行野营训练。 野营小结 为了落实毛主席“11.24”指示,向解放军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继续革命的觉悟,我们遵循毛主席“实行野营训练。”“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的伟大教导,从三月二十一日开始野营训练。整个拉练将为时二十天,行程三百多华里。已经走过了高桥、合庆、祝桥、万祥及奉城,听了五场专题报告,进行了一次夜行军。通过这次拉练,使我进一步感到拉练确实是锻炼我们的好机会,农村是一个大课堂,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野营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格,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思想。 野营中,我们在高桥去扫了烈士墓,听了解放军作的加强纪律性的报告。使我决心要向革命先烈学习,克服种种困难,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完成好行军和自己的工作任务。 在合庆听了“三史”教育的报告;在祝桥接受了忆苦思甜的教育;在奉城看了阶级斗争史展览,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到林彪所鼓吹的“民富国强”的危害性。我们要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绝不让资本主义复辟的阴谋得逞。 在万祥,我们听了中央文件的传达,通过对文件的学习,使我理解了大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现实意义,更加认识到加强革命纪律性的重要。我能自觉地遵守野营中的各项规定,一切行动听指挥,按时睡觉、起床,不到街上买东西,爱护群众的财物,在行军中不损坏农民的庄稼。 通过拉练,我还体会到: 1.在野营中,每通过听一次报告,都给我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今后要把正确的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在行动上。 2.通过听报告,使我认识到自己身上还存在的缺点、错误,例如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不够,今后要努力改正。 3.每到一个地方都对我们进行一次教育报告,这种形式很好,也很有必要,使我们能不断提高觉悟,搞好野营和今后的学习。 在做文书的工作中,开始时局面打不开,工作无成绩。主要原因有三点: 1.不能大胆地深入到连队中去,积极联系群众; 2.存在着依赖由下而上汇报的观念,没有主动下连队了解情况; 3.没有掌握眼观、耳听、勤记录的方法,因而得不到更多的材料。 后来在领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由此我体会到: 1.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做任何工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成。要做好工作,就必须深入群众,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开展工作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深入地开展。 3.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善于观察,勤听多问,做好记录,有了好的工作方法,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次拉练,确实使我在思想上有了提高;在意志上有了锻炼;在性格上有了转变;在工作方法上有了改进;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我决心要把拉练中取得的成绩作为自己今后前进的动力,进一步改造世界观,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四月四日,晴天。继续宿营,上午发现钢笔不见了,在地铺以及下面铺的稻草里找了一番也没找到。后来向别人借了一支圆珠笔来用。 这次我们的住宿点就在奉城镇的边上,离公路也不远。下午到团部及十连、十一连去联络,借此机会顺路到镇上去逛了逛。小时候曾看过小书(连环画)《野火春风斗古城》,我仿佛现在就置身于书中所说的那个古城。在镇的北面,我看到有一段破败的城墙。据说在明朝朱元璋时,为了抵御倭寇的进犯,在此修建了城堡。岁月沧桑,残存的城墙也就剩下这些像土丘似的遗物了。墙体向两边塌圮,但有的地方仍有两人多高。我信步走了上去,但见砖土杂乱,草木丛生。站在古城墙的废墟上,望见城下有一条大河,想必是由护城河拓宽而来。水面似绸缎般涌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波光粼粼。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发了一阵呆。 前几天,在拉练途中,我度过了自己十七岁(虚岁)的生日。城中桃花盛开,杨柳新枝;莺歌燕舞,触目惊心。大自然之“春风正澹荡”,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使“青春正年少”的我不禁春情萌动、春心荡漾。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季节对人的情绪的激化作用,可惜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培养我们更高的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来抒发内心喷薄欲出的情怀。 四月五日,雨转阴。半夜里下雨,到早上停歇。七点半,队伍出发行军,经过新场镇,于下午二时半到达南汇县坦直公社,我们营部及九连驻在坦西大队;十连、十一连住在坦南大队。 我们营部有四个人睡在大队养鸡场的宿舍里,这是我唯一一次在拉练中睡到床铺。养鸡场有很大一块空地,白天,鸡们都放养在场地里自由活动。场地中间有一座两人高的大草垛,在草垛周边向地面铺陈的草堆里,散落着许多母鸡下的蛋没有收拾。 拉练之前,我正在看鲁迅的小说。其中有一篇篇名叫《鸭的喜剧》。后来我也写了一篇叫《鸟的喜剧》的小文,如下: 鸟的喜剧 到坦直的那一天,我们营部在养鸡场里宿营。睡觉的屋子大约有二十多平方米,放着六张竹床,上有帐子笼罩,下有稻草铺垫,条件蛮好的。我们有四人睡在里面,加上养鸡场的两个青年社员。 晚上,我很快就睡着了。在梦中,我看见农村的田野里、树林中飞来飞去的鸟真多啊,我很想抓几个来玩玩。 半夜里,我醒过来一回,只听得满屋子都是“叽叽喳喳”鸟叫声。接着就听到竹床的“呀呀”声,估计是有人起床。我顿时提起精神注意起来。随着“刷刷”的脚步声,我想:肯定是那两个青年社员白天捉了许多鸟,夜里全都逃了出来,弄得满屋子都是,现在他们中的一人起床想要抓鸟。我等了一会,只听到他左开右开灯都开不亮。这使我突然想起在白天我也拉过电灯开关,拉不亮。这下可好了,我想,他电灯开不亮,当然鸟也抓不成了,等到明天天亮,让我也能抓几个。阿呀,在我的帐子顶上就有好几个鸟在那里唱啊、跳啊;在我床头的稻草旁也有一只在蠕动。又听到竹床的声响,是那个青年社员无奈地重新上床睡觉了,我也放心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我穿好衣服,翻身下床,急切的在屋子里到处查看,怎么连鸟的影子都不见。我觉得非常奇怪,终于忍不住向营长和同学问及此事。他们说那里有什么鸟啊,是老鼠在作乱。我听了连连摇头,说不会的,老鼠怎么可能给我造成鸟的感觉呢,于是心存疑问地想,到晚上再辨别一下。 第二晚,睡到半夜又醒了过来。果然又听到满屋子“吱吱”的嘶叫声,以及有物体不时地蹦跳声。这下我才相信确实是老鼠在上窜下跳,心里既害怕,又厌恶,完全没有了对鸟的憧憬。这些狡猾的老鼠们可能正在嘲笑我的无知,我要特别地提醒自己,今后思想上不要稀里糊涂的,把丑恶当作美好来想象,以至受骗上当。 四月六日,阴天。在我们宿营地的东面有一条公路一直向北,经过横沔就可到达下一个宿营点黄楼。但就在昨天傍晚,接到团部打来的电话,要求明天的行军全团统一行动,都到沈庄集结待命。这样就打乱了我们原先的计划,要绕个大圈子才能到达目的地。沈庄在我们现在的驻地坦直的西面,与新场、航头四地大致构成方形的四个角。从我们宿营的坦直到沈庄,如走公路则要南下新场;西去航头;再北上沈庄,相当于走了方形的三条边。坦直与沈庄基本上处在东西一条水平线上,等于方形的一条边,但之间没有公路连接。为了尽量少走一些路,营部决定我们就从乡间的小路穿插到沈庄。 上午八时,我随先遣队的同学从驻地出发前往沈庄探路。乡间的小路,断断续续,无规则走向;阡陌纵横,河汊交错,而桥却特别的少。有时一条道走到头,才发现前面拦着一条河,有同学自嘲地说:这个里面都是水啊。找不到桥,就只得走回头路,另寻出路。几乎相似的农田一望无际,很少能找到明显的参照物。我们一边找路走,一边在纸上做好记录,记下大致的方向、路线,经过的村庄、小桥和大树等。还尽可能地就地取材,用石块、砖头和树枝等放一些明显的标志。有时得问路于乡民,他们的回答“东爿爿,西爿爿”“朝东跑,朝西跑”,与我们市区问路“一直走,再过两条横马路”“往左转,往右转”不同,常把我们弄得晕头转向。探路,不光要走通路,更要确保方向正确,还要尽量不绕圈子、走弯路。经过努力,终于到达目的地。我与潘同学返回,一来一去,花了三个半小时,于中午十一时半回到宿营地午餐。 下午,我和潘同学一起随营长到团部去开会。之后到十一连去参加他们的拉练总结交流会。再后来到十连去了解了有关情况。 四月七日,小雨。上午七点半,队伍离开宿营地,向沈庄进发。又赶上下雨天,我根据去年拉练的经历和昨天探路的参与,深知今天走这段小路,非常艰难,我们面临着这次拉练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想起去年拉练,从下沙也是向沈庄集结;也是遇上下雨天,两年里竟然会有这么碰巧相似的事发生。正如以前经历的一样,路很难走,有的路段,烂泥厚厚地沾满鞋子,甩都甩不掉;有的路段则极其光滑,在整个行程中,我一共滑了三跤。 在以后的一次语文课上,我曾写过一篇记叙文,转录于此: 希望 早晨,在田间一条渠道上,我们拉练的队伍出发了。 眼前,烟雨茫茫,这小雨虽然没有“坚决性”,但“顽固性”还是有的,从昨天晚上直到现在还淅淅沥沥地下着。 尺把宽的渠道上早已像抹了油一般滑。队伍艰难地行走着,大家想起临出发前学习的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浑身有劲,决心战胜困难,达到目的。队伍走出了四、五里地后,由于有的战士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所以队伍的前后也拉出了有一、二里地长。 我们的营长是工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一直从队伍的前头走到队伍的后面,来回不停地鼓励战士们树立信心;帮助战士们克服困难;搀扶战士们度过难关;与战士们共同前进。不一会,他的肩上就多出了好几个背包。 我走着走着,一连滑了好几跤。又想到在渠道下面田边的水沟里会好走些,于是就跳了下去,一路很顺利地往前走。不久,就遇到一条河横卧在前面,我只得从下面回到渠道上来。但我弄得浑身是泥,两手也抓满了泥巴,就是爬不上来,不当心还可能会滑到河里去。正当我焦急的时候,一个亲切的声音招呼我:“来,上来吧。”我抬头一看,是营长正把手伸向我。我的手与营长的手握在了一起,顿时一股暖流遍及全身。 上来后,营长鼓励我继续前进,说完,他又要到队伍的后面去。我对他说:“路很滑,你不要去了。”营长说:“你们将来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帮助你们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念,在革命的征途上永不掉队。” 我听了这番话,望着营长瘦削的背影,感受到工人阶级,一个共产党员对我们下一代的热忱关怀和殷切期望。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培养,不断努力,在革命的队伍中不摔跤、不掉队,满怀豪情地走向希望的前方。 老师给我的这篇作文批了九十分的高分,以示鼓励。 历经艰难困苦,队伍终于到达沈庄。原定是上午九点钟全团队伍在这里集合,由于雨天路滑,各营的行军受到不同程度的拖延,团部又改变决定,仍要各营自己分头行动。我营队伍即时就沿着公路往北走,中午在周浦镇的公路上休息、午餐。然后转向东方行进,经过黄沔,到达了此次拉练的最后一站——川沙县黄楼公社,我们住宿在金家大队。这时,我们吃力得再也走不动了。 四月八日,晴天。一早太阳就出来了,但地上仍然很湿。草木郁郁葱葱,淡蓝色的炊烟在朝晖中弥漫。上午我洗了行军时穿的跑鞋,昨天在烂泥地里踩得一塌糊涂。之后到团部及营属各连去联络。林彪事件以后,学校里,以及这次拉练都取消了评选“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的活动。另外,这次拉练营部没有像上次那样办“野营快报”,少了许多事。 明天我们就要向市区进军了,队伍的出发集结点在一个叫“十村”的地方。中午十二点半,我又与先遣队的同学一起,离开驻地,前往十村探路。从地图上看,十村在我们宿营地的西北方向。农村里的民居都是面朝南而建,再加上太阳的位置,我们只有靠这两样东西才能对方向作出判断。遇到河流阻隔,有时要顺着河边去找桥,稍不留神就会走偏方向;同样,在走小路,过村庄,也要时时注意前进的方向,因为如果方向搞错了,是永远也走不到目的地的。就这样,我们无心感受大地的勃勃生机,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穿越点点村庄;块块农田;条条河流,寻寻觅觅,也走了不少冤枉路,终于走通到十村。回到驻地时,已是傍晚五点半。远远望去,夕阳残照,我们宿营的村子笼罩在桔红色的霞晖里。又如后来歌词所唱:“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四月九日,晴天。一大早,五时许就起床了。六时,队伍就从宿营地整装出发。走我们昨天探出的乡间小路,穿插到十村附近的公路上。路上,我与孙同学一起走,又谈到写诗的话题,孙同学经常吟诵岳飞的词《满江红》,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两天我已尝试写了几首诗,虽然水平很差,但我心中以诗抒情的热望从此以后已被孙同学点燃了。 上了公路,大家更兴奋了。经过张江栅、金家桥,一路精神抖擞,于中午十一时抵达庆宁寺。轮渡过江,越过定海桥,十二点十分,我们回到了学校。 学校在操场上召开了野营结束暨迎接我们凯旋的大会,学校领导,各营的营长讲了话,各连的老师、同学代表也发了言。 大会结束后,我向我们营长等几位工人师傅话了别,就离校回家。我的家距离学校有四站多路,到家已下午一点半。回想拉练的历程,觉得是我人生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00七年一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