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写越剧人物谈真实 网上有人提出要把越剧老艺术家搬上荧幕,拍一部他们的故事片, 建议很好,也很值得这样做。 我在想∶ 1. 除了拍摄资金(当然这资金也不会少)之外,这件事在现实社会中不是编剧想编就可以了,还要征得原型人物的同意。 2. 为了防止意外,而在原型人物同意后,还要有原型人物家属的同意。 3. 在世俗社会中,家属的同意也不等于你就可以写真实的原型,大多数家属都为尊者讳,只许可歌功颂德,而仅仅歌功颂德,这戏又不真实了,观众看不到真实的人物,这样的戏有什么价值? 4. 在越剧史上,由于越剧人物大多出身草根,生活经历丰富,不像现在大家看到那样高不可及,所以她们的事迹是可以很生活化的,写电视剧可以五、六十集以上,远不是一部《舞台姐妹》所可讲清的。《舞台姐妹》因时代的关系,拔高了人物,这是明显的。有所谓“艺术的真实”就可让编剧拔高人物了吗?越剧人物是随着时代在前进的,如当时已有《舞台姐妹》这样的政治色彩,早就不演戏而去参加解放军了。 5. 我见过一些越剧人物的档案,很真实,也很有戏剧性,如写电视剧,人物当然也可用假名,但被人猜想是某某某又会伤及不是某某某的另外人,岂不无辜?用真名则要有本人和家属同意,甚至连那些历史的参与者也要征得他们同意。还写什么戏? 6. 眼下有几部讲越剧、戏班的电视剧,由于编剧没有历史感,又受了套路的框框约束,对话都是新人讲新话,场景都是新做的,所以请了角儿有名,但内容空洞,好演员也荒废了。 7. 撇开上述的顾虑,写一部《越剧姐妹传》,从男班老师教女学生开始,讲到现在老姐妹们回顾当年热泪涟涟,破开现在所讲的越剧史上的种种迷雾,将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 总之,越剧人物是值得写的,写得怎样也是要有勇气的,编剧的勇气不在于所谓“艺术的真实”,而在于敢让观众看到历史的真实,有血有肉的真实。
|